抗美援朝精神:為了和平,勇士一去不回頭
勝負之徵,精神先見。
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接力奮鬥,形成了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偉大精神,共同組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貫穿於改天換地的壯闊征程,熔鑄於驚天動地的英雄偉業,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四史微講堂•學習六中全會精神”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
四史知識問答
( )9月23日,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A.1968年
B.1969年
C.1970年
(上期正確答案為B項《資本論》)
(供題:航天工程大學 劉若璇)
“傾聽經典故事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之二百六十九
為了和平,勇士一去不回頭(上)
■解放軍報記者 楊悦 通訊員 崔鵬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那年,儘管那場戰爭已過去多年,當麻扶搖再次來到這座城市,再次見到歌曲展板上那些印刻在骨子裏的文字時,仍忍不住淚濕眼眶。
麻扶搖或許記起了1950年那個秋日的夜晚,他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第1師第26團5連的政治指導員,隨着大部隊浩浩蕩蕩跨過湍急的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出征前,他將戰士們決心戰鬥的誓言收集起來,寫下一首出征“詩”。這首“詩”後來被登載在人民日報上,經過作曲家周巍峙的修改和譜曲,成就了激昂一代人青春的旋律:《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丹東市鐵路抗美援朝博物館的講解員楊丹,總會帶着遊客們在歌曲展板前駐足,領他們一同唱起這首歌。
她曾遇到年過八旬的老人唱着唱着就哽咽起來,流着淚,依舊聲音高亢地唱完最後一句。楊丹一邊唱,一邊忍不住跟着紅了眼眶。她不知道老人想起了什麼,但那歌聲裏,分明藏着一段令人難忘的崢嶸歲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保和平,衞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必須戰勝,別無選擇
71年前,共和國初立,百廢待興。
在全國投入生產建設的號召下,剛剛走下戰場的人民軍隊也拿起農具,走入農田。那時,田野中揮汗如雨的許多官兵還不知曉,一場在鄰國燃起的烽火,會讓他們來不及等到這片莊稼豐收。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糾集所謂“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同時,美國政府不斷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派遣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
中朝邊境,美國戰機如擾人的蚊蠅盤旋不去,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新中國頭頂。
抗美援朝紀念館的講解員高真真聽爺爺講起過那段歲月:“那年他18歲,在丹東三馬路的商鋪做學徒,僥倖躲過飛機轟炸,地下炸出很深的大坑,鮮血把坑裏的積水都染紅了。”
“聯合國軍”成立數日之後,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正在北大荒黑土地上農墾的第42軍第125師譯電員龐金典接到上級通知,將生產器械移交地方。部隊重新拿起槍炮,趕赴邊境,保衞國防。
9月15日,仁川登陸讓朝鮮戰局發生巨大逆轉。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聲明:“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此時,驕狂的美軍聽不見新中國的聲音。隨着南朝鮮軍隊率先越過三八線,美軍也越過三八線,迅速向鴨綠江畔的中朝邊境逼近。
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問起“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中國干預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時,麥克阿瑟的回答是——“微乎其微。”
當時的國際社會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空軍的中國,一個鋼產量尚不及美國百分之一的中國,如何與美軍抗衡。
1950年10月1日,那個國慶之夜,中南海燈火通明。
面對緊張的朝鮮戰局,面對是否出兵的抉擇,毛澤東三天三夜沒有睡覺。據他的秘書胡喬木所説,這個決策,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艱難的決策之一。
戰,能否打敗實力強勁的對手?不戰,能否保住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主題展廳中,記者的目光停留在一幅油畫之上:
中南海頤年堂,一羣決定着這個國家未來方向的中國共產黨人圍坐在沙發上,或凝神細聽,或斂目沉思,或目光堅定。
10月5日,銘記着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決策出兵!
“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毛澤東知道,此時鴨綠江彼岸的硝煙,時刻威脅着新中國的國防安全。
“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10月19日晚,懷着戰鬥的決心,頭髮花白的彭德懷穿着那身從西安帶來的黃色粗呢軍裝,跨過鴨綠江,率軍出征朝鮮。
在他身後,一隊隊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踏着冰冷的月色,奔往陌生的異國,奔赴未知的戰鬥。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必須戰勝,別無選擇。
(本文選自《解放軍報》“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系列專版,略有刪減;該專版通過實地踏訪紅色地標等方式,回溯這些偉大精神產生的歷史背景、形成過程,感悟精神偉力、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
解放軍報微信發佈
播音:劉敬一
整理:王一迪
編輯:馬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