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熱血青年突擊隊
2008年退伍的軍人劉偉,一直保持着許多部隊裏的習慣,比如守時、早睡早起、幫助羣眾。
4月初,他看到上海市退役軍人志願服務總隊向全市廣大退役軍人發佈的一封《致全市退役軍人的倡議書》,文章的最後附有報名二維碼,沒有絲毫猶豫,他直接填寫了報名表。
第二天,劉偉接到武裝部的電話,請他去所在居委報到。在和居委溝通的過程中,他了解到,紅明居委需要同時管理兩個小區——紅明一村和紅明二村。“能否在我們紅明一村內部組建一個團隊,更好地配合居委工作?”他想,也許有其他退伍軍人願意加入。
4月10日,在志願者微信羣中,劉偉試探性地詢問了一句,沒想到一天時間就有6個人報名。退伍軍人汪鵬、伍逢濤、唐榮豪看到信息,覺得“找到了組織”,馬上報名。何偉巍、高翔等對抗疫工作有熱情的青年也主動要求加入,就這樣“退伍軍人+熱血青年突擊隊”成立了。
突擊隊成立之後,大家不約而同地開始琢磨一件事——如何優化核酸檢測的流程。紅明一村有1700多名居民,90年代建成的小區樓間距較窄,如何在核酸檢測時保證居民去和回的線路不重合,避免交叉感染,成了老舊小區的一個難題。
雖然條件有限,但是可以通過精密的設計來達到效果。團隊集思廣益,按照樓號,認真設計了每一棟樓出去和回來的線路,保證所有居民走單程、無交叉路線。“通過這些路線圖,配合按樓號先後檢測,我們的核酸變得井然有序,他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紅明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程翠萍説。
程翠萍告訴記者,劉偉在浦東的迪士尼做設備維護工作,3月因迪士尼疫情成為密接,4月3日解除隔離回到家,在之後的7天自我監測裏,他屢次致電居委説想當志願者,在程翠萍印象中,他真是“太熱心了”。
退伍軍人似乎有一種特有的“氣勢”,程翠萍説,當他們組織羣眾有序核酸時,大家更有安全感,更願意去配合。居委有什麼需求,只要在羣裏通知一聲,突擊隊的隊員們就會用行動響應。上午6點核酸,隊員們5點多就去居委報到。居委説政府發物資了,隊員們就會準時前去搬運。居民們需要配藥,他和居委幹部一起跑遍了七寶的8家藥房,直到買到90歲老人急需的“白脈軟膏”。
“封控後居委的工作非常瑣碎,家裏人生病了、有人沒帶鑰匙、需要配藥……突發狀況層出不窮,而我們就這幾個人,真的特別感謝社工、志願者、樓棟志願者、退伍軍人,他們每個人都了不起!”程翠萍説。
看到居委幹部們每天打地鋪,吃泡麪,劉偉在志願者羣裏號召大家捐贈食品,志願者們熱情地響應,你拿出幾個麪包、我拿出幾瓶牛奶、他拿出幾個水果……很快劉偉就把大家的心意送到了居委會。“速度太快了,真是軍人的步伐啊!”羣裏的志願者打趣説。
退役不退志
走路飛快、吃飯飛快、堅決執行好任務是許多退役老兵的習慣。“退役不退志、換裝不換心”是軍人不變的要求。
退伍軍人孫竹強從2月20日起就沒有回過家,在三佳花苑、七寶古鎮、佳寶新村等小區做志願者。在浦西進入封控後,他就住在單位,日夜接送醫護人員、運送物資。在生活中,他保留着整理內務的整潔習慣,在工作中,他的人生目標從“保衞祖國”變為了“保衞家鄉”。“我以前是一名消防員,受到的教育就是‘赴湯蹈火、服務人民’,現在,不管有什麼事情,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就衝在前面。”
“在七寶鎮內,共有100名退伍軍人報名參加防疫工作。”七寶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鄭剛告訴記者。“有一名退伍軍人,他是患有嚴重的胃疾傷殘軍人,卻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奉獻給了孤寡老人和軍人家屬。”
這名軍人名叫李林,93年退伍後,他就被診斷為6級傷殘。在疫情期間,他主動聯繫居委,瞭解到社區內都有哪些孤寡老人,然後幫他們買藥品、買蔬菜。一些軍人家屬生病,他也去醫院接送,自付油費。因為一大早就要出門採購,經常趕不上小區核酸,他就每天自費在莘莊醫院做好核酸,保證每天都有24小時核酸證明。
“很多老人都習慣買便宜的牙膏、牙刷、3、4元一包的平板衞生紙,那些東西沒有利潤,沒有團長開團,所以我就幫他們去買,還有一些傷殘軍人,不會在手機上搶菜,他們需要食物的時候,我也去送。”李林説,“這是軍人的一種習慣吧,只要我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會很開心。”
這種習慣也能在李林的愛人身上見到,在保供單位工作的她,被封控在家裏時也經常做些飯菜,讓李林送去給單位同事吃,“堅守崗位很辛苦,想讓大家吃點熱乎的飯菜。”她説。
在軍人的生命中,部隊的教育重如泰山。即使脱下一身軍裝,那份愛國、奉獻的擔當仍然根植於內心,你可以從他們英朗的作風、整潔的習慣中辨別他們的身份,也可以在那身防護服背後無怨無悔的奉獻裏,體會他們的來處。
作者:宋詩清 陸益峯
編輯:王宛藝
責任編輯:顧一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