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慶節後菜價不跌反漲?可能和多地極端天氣有關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圖説:楊浦區眉州路一生鮮超市 張鈺芸 攝(下同)

  氣温直線下降,菜價悄然上漲。這兩天,不少上海市民發現,儘管中秋國慶雙節已過,但小菜場裏的蔬菜價格不跌反漲,特別是綠葉菜,部分品種價格漲至10元上下。這波異於往年的漲價潮從何而來?記者昨天走訪申城菜場、批發市場後發現,北方降温降雪,南方颱風不斷,多地頻發的災害性天氣共同作用,導致整體菜價波動。但隨着天氣轉好,蔬菜生產逐步恢復,申城菜價有望穩中有跌。

  小菜場裏的蔬菜都漲了

  昨天上午,在楊浦區眉州路上的一家生鮮超市裏,不少市民正在選購肉菜。但不少人轉了一圈,卻被菜價嚇了一跳,“漲得有點厲害啊”。

  菠菜13元/斤、西藍花7.98元/斤、蓬蒿菜12元/斤、茭白7.5元/斤、紅米莧6元/斤、青米莧8元/斤……放眼望去,各類蔬菜的價格都有點高,有的甚至快趕上豬肉了。就連最普通的青菜也不便宜——太湖菜3.5元/斤,上海青5元/斤,口感甜糯的寧夏菜心價格最高,賣到了9.98元/斤。儘管超市裏林林總總有幾十個品種的蔬菜,但單價在5元以下的綠葉菜,只有空心菜、捲心菜、大白菜、杭白菜等少數幾種。

  “進價漲上去了,我們只有跟着漲,跟着進貨價調整售價。”在五原路上的銘言生鮮,促銷員告訴記者,中秋國慶期間,菜價挺平穩的,沒想到節後反而漲上去了。“我們有好幾個品種還沒調價呢,估計明天就要變了。”

  記者在店內看到,8.98元一斤的小芥藍、12.8元一斤的豆苗和韭黃、5.8元一斤的雞毛菜和紫角葉、5.98元一斤的茄子,還有4.58元一斤的杭白菜,普漲的價格讓有的老年顧客覺得無從下手。“價格高了就少買一點,聽説是因為前段時間各地降温下雨,有的大棚被水淹了,菜也不好挖。”

  記者昨天從上海江橋批發市場獲悉,10月11日-15日,市場內的蔬菜混合均價302.4元/百公斤,環比前一週的269元/百公斤,增加33.4元/百公斤,增幅12.4%。同比去年的282.2百公斤,增加20元/百公斤,增幅7.1%。

  南北產區均遇極端天氣

  申城菜價高企,傳導自各個產地。

  “上週是國慶假期後的第一週,但不同於往年,今年節後市場裏的整體菜價上漲。”江橋批發市場蔬菜部經理助理何夏清告訴記者,具體品種來看,黃瓜、長白蘿蔔、西葫蘆、散花菜、辣椒、豆王、芸豆、豇豆等價格均明顯上漲。

  “每年進入10月,供應上海市場的冷涼地區蔬菜逐漸由北向南銜接,但今年節後蔬菜銜接不暢,主要是一南一北均遭遇極端天氣。”他説,一是北方經歷大範圍降雨,氣温明顯下降,部分蔬菜產量下降,甘肅蘭州還出現降雪,菜農只能在雪中加緊採收蔬菜。二是山西、陝西等地遭遇洪澇災害,部分蔬菜直接絕收,自供能力下降,外界需求加大。三是南方地區颱風不斷,廣東、福建、廣西等地降雨,影響廣、強度大,本地對於蔬菜需求增加。

  從往年的“北菜”尾市疊加“南菜”早供,到今年的南北區域均出現供應難,申城此輪菜價上漲也不難理解了。但記者瞭解到,目前江橋批發市場的每日蔬菜進場量仍保持在5500噸到6300噸之間,和往年基本持平,供應依舊穩定。而為了平抑價格,市場方已放鬆包裝要求,允許蔬菜在產地初加工後就運往市場,避免因服務原因造成價格上漲。“大白菜批發價很快降了2毛錢。”

  “我們預計後期菜價還是會出現季節性下滑。”何夏清説,隨着各地天氣轉好,生產恢復,申城菜價有望穩中有跌,“蔬菜從種植到採收需要一定的時間,估計菜價會慢慢回落。”

圖説:烏中市集中的肉鋪

  豬肉價格跌進“10元時代”

  一邊是菜價上漲,一邊是豬肉下跌。從今年4月開始,“二師兄”就出現下滑,從最高峯時的每斤四五十元,下跌到了如今的“10元時代”。

  記者昨天在烏中市集的幾個品牌豬肉鋪看到,不同部位的豬肉零售價在每斤10元到25元之間,並且大部分品種的零售價是“1”字打頭。例如,蹄髈15元到17.8元/斤,夾心17.8元/斤,大排21.8元/斤,扇骨17.8元/斤,小排18元到25.8元/斤,帶皮五花肉20元/斤。

  “跌到三年以來的最低價了。”一名攤主告訴記者,因為價格明顯回落,近期豬肉銷量明顯恢復,從最低時的每天不足100斤,到如今的200斤以上,市民買肉的熱情已經恢復。

  而據上農批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之後,該市場白條肉的批發價從節前的每公斤23元左右跌至20元以下,其中10月3日至10月12日跌至每公斤12元至15元,之後略有回升,但一直保持在每公斤15至18元之間。正常情況下,上海市場白條肉批發價為每公斤20元左右。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