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11月1日零時啓動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今日零時啓動

北京11.5萬名普查員上門登記,持續至12月10日;出於數據比對目的,“公民身份號碼”納入普查內容

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11月1日零時正式啓動,持續至12月10日,隨後開展普查數據處理、彙總等工作,2021年對外發布主要數據公報。本次普查,普查對象首次可選擇自主填報,也可以由普查員上門登記。此次普查新增了“公民身份號碼”作為普查內容,採用了多項新技術,應用於普查全流程中,成為保護公民隱私的屏障。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11月1日零時啓動

10月17日,國奧社區,社區居民(左)向工作人員瞭解人口普查的情況。資料圖/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今日零時正式啓動,持續至12月10日,隨後開展普查數據處理、彙總等工作,2021年對外發布主要數據公報。本次普查,普查對象首次可選擇自主填報,也可以由普查員上門登記。

目前,北京市11.5萬名普查員已經開展上門登記工作,對普查標準時點(2020年11月1日零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進行登記,但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

普查摸底工作已於10月31日結束,完成了繪製《普查小區圖》、普查告知、編制《户主姓名底冊》和上報摸底數據等工作,為正式登記打下基礎。

普查內容新增“公民身份號碼”

隨着新階段與新技術的出現,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在普查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了明顯變化。

本次普查登記的主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這樣的指標設置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大體相同,新增了“公民身份號碼”作為普查內容。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超表示,這是出於數據比對的目的,統計部門將實現與公安、衞健等部門行政記錄的比對核查,進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普查表的設計也全面反映着我國人口的真實狀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短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長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普查表》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調查表》四種表根據不同的普查對象和普查內容而設。

其中,普查短表由除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以外的全部住户填報,反映人口基本狀況。在上述住户中抽取10%配合填寫普查長表,內容包括了短表的全部項目以及人口的經濟活動、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況。

此外,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佈的資料計算。台灣地區的人口數,按照台灣地區有關主管部門公佈的資料計算。

首次採取自主填報也是我國在人口普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普查對象可以在自主填報和普查員二次上門間任選其一,如需自主填報,住户可在普查員上門摸底時説明,請普查員提供自主填報的二維碼及自主填報碼與密碼,完成自主填報。選擇自主填報的住户應在11月5日前完成信息申報。

普查採用多項技術保護公民隱私

新時代背景下的人口普查,有着明顯的時代烙印,公民的隱私安全被擺到台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採用了多項新技術,應用於普查全流程中,成為公民隱私的保護屏障。

比如,此次普查採用互聯網雲技術、雲服務和雲應用部署,按照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三級標準要求進行安全管理。

在信息採集過程中,全面採用電子化登記,普查員使用電子採集設備(PAD或智能手機)登記信息,或由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自主填報。信息採集的移動端和服務器端採取了嚴密的數據加密和脱敏技術。

數據傳輸過程全程加密,數據會被實時上傳至處理中心,保證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在互聯網通道泄露。安全管理機制、安全防護體系和安全審計機制也均有應用。

數據的真實性一直被視為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新技術保護着公民的隱私安全,也提高了數據的採集效率和質量。同時,建立了壓力層層傳導的問責機制,控制普查質量。

國務院人普辦統一領導、統籌協調普查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有關工作。地方各級普查機構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普查數據質量負總責。各級普查辦公室必須嚴格執行各階段工作要求,確保普查工作質量與數據質量合格達標。

釋疑1

户口不在居住地或外地户口,需要填報嗎?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方案》的規定,普查採用全面調查的方法,以户為單位進行登記。普查採用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現住地進行登記。

普查對象不在户口登記地居住的,户口登記地要登記相應信息。普查機構會進行比對剔重,確保不漏户、不漏人。

釋疑2

普查對象多地居住,在哪裏填報普查登記?

普查對象有兩處或兩處以上住所、並且平時都居住的(例如上班時住在一處,週末住在另一處),如果户口登記在其中一處住所,則將該處作為現住地,登記為“人户一致”,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

如果户口沒有登記在這些住所,將居住時間較長的住所視為其現住地進行登記,作為“人在户不在”,其餘住所登記為空房;如果無法判斷在哪處居住時間更長,將10月31日晚居住的住所作為現住地進行登記。所有住房項目,如住房建築面積、間數等按登記的這處住所情況填寫。

釋疑3

房屋已經出租,住房情況如何填報?

對全户外出户,應在户籍地登記其户籍地的住房情況,在現住地登記其現住地的住房情況。户籍地房屋拆遷的,户籍地登記的住所類型選擇“無住房”。

對出租房的租户,房東未遷走户口的,將房東和承租人作為兩户登記。房東只填寫未出租部分的住房面積和間數,如果房屋全部出租,則房東可選擇“無住房”;承租人填寫實際承租的住房面積和間數。

釋疑4

就業情況如何填寫?微商、炒股算工作嗎?

就業工作是指為取得收入而為他人提供生產或服務的社會活動。用自有資金炒股、炒匯等,不屬於工作;使用他人資金炒股、炒匯,收取佣金,屬於工作。

單純出租房屋收取租金,不屬於工作。實習生為獲取收入而實習,屬於工作;僅以學習為目的,並未取得勞動報酬,不屬於工作;在校生在單位實習,實習目的是完成學校畢業要求、取得實習經歷證明,不屬於工作。

為了取得收入在家做微商或通過互聯網做平台主播、流媒體視頻、電競遊戲等,屬於有工作。

釋疑5

人口普查是否收費?如何識別真假普查員?

近期,個別地方發生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為由的詐騙案件。對此,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給出建議,普查員入户摸底時,公眾可通過統一標誌、統一證件、線上核查、電話諮詢四招識別普查員身份。

普查員入户時,住户應首先驗明身份,然後請普查員進入家中進行登記。根據統一要求,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入户登記時應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普查機構統一頒發的工作證件,身着印有人口普查標誌的服裝。

同時,“北京統計”微信公眾號開通了普查員信息核實功能,公眾可線上核對,謹防詐騙。

此外,北京市還建立了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呼叫中心,在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31日期間,於每日10時至12時、14時至20時,通過人工電話坐席(010-83547146)接聽、解答、回覆公眾諮詢。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普查不收取任何費用。“平安綿陽”官方微博、“首都網警”微信公眾號接連發布提示,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社交工具自稱人口普查工作人員以人口普查為由索取財物、財產、賬號密碼信息、短信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釋疑6

住房信息納入登記範圍是出於何種考慮?

國家統計局官方微信近日回應,網傳“第七次人口普查首次把查房信息納入普查範圍”,事實上並非“首次”納入。在以往的人口普查過程中,也多次涉及房屋情況登記。比如,在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統計部門就對相關住房信息數據實行了登記。再比如,在更早的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也有住房相關數據。因此,“查房”只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常規動作”,並非新增項目,無需過度解讀。

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國進行人口普查普遍採用的方法,因為人都居住在房子裏。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為了查準人口,住房信息登記的重點是要了解人口的居住狀況、生活設施、房租水平等,是為了更好地反映當前民生問題。

■ 對話

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

人口普查的一切工作

都圍繞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展開

記者:北京市的人口普查工作籌備情況如何?

龐江倩:2019年10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定於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並對普查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2019年1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印發,正式啓動了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自國務院和市政府印發通知以來,北京市按照國務院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積極推進普查的各項準備工作。

目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市、區、街鄉三級普查機構和所有社區居(村)委會普查小組都已組建完畢,普查經費物資落實到位,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實施方案》及各項工作細則,普查試點、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户口整頓、摸底等工作圓滿結束。

11月1日開始進入普查的正式登記階段,北京市11.5萬名經過業務培訓且考試合格的普查人員正在開展登記工作。這期間還將抽取10%的住户填報普查長表,調查更為詳細的人口結構信息。整個登記工作將持續到12月10日結束。

記者:如何避免遺漏或重複,保證普查數據準確?

龐江倩:普查數據質量的好壞是衡量人口普查成敗的根本標準,人口普查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確保普查數據真實準確這一要求來展開。

為了保證普查登記數據質量,我們一方面嚴格執行普查方案,確保普查各項要求不走樣、不變形,在現場登記環節保證不重、不漏、準確採集每一條信息,確保普查源頭數據真實可信。同時,還建立了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和追溯問責機制,嚴肅查處各類普查造假、弄虛作假行為。

此外,還藉助了一些新手段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比如採用電子化採集,數據直接實時上傳至國家統計局數據庫,有效杜絕中間環節可能受到的人為干擾;我們還將與相關部門行政記錄進行比對。

新京報:如何理解本次人口普查的意義?

龐江倩: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摸清家底、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都需要人口普查提供數據支撐。就北京而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全面查清北京市人口數量、結構、分佈、城鄉住房等方面情況,為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摸清人口數量、結構、分佈等方面的最新情況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教育和醫療機構的佈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佈、城鄉道路建設等都需要人口的真實數據做支撐。

人口還包含人力資源這一層含義,我國經濟正處於發展的轉型期,摸清人力資源結構信息,才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需求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等狀況,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開展人口普查,瞭解人口增長、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摸清老年人口規模,有助於準確分析判斷未來我國人口形勢,準確把握人口發展變化的新情況、新特徵和新趨勢,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對於調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動人口結構優化,促進人口素質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 回顧

六次人口普查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進行過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相關規定,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尾數逢“0”的年份為普查年度,今年開展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回顧歷史上的六次人口普查,每一次都為我國當時的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詳實的人口信息支持。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新中國成立剛剛4年,我國正着手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為了配合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制定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迫切需要詳實的人口資料,決定舉行第一次人口普查。首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在1953年6月30日24時總人口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調查的人口為574205940人,用其他辦法間接調查到的人口為27732095人。這份普查結果被詳細記錄在國家統計局1954年11月1日發表的《關於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公報》中。

距離現今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在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間增加了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了0.5個百分點。

從1953年到2020年,隨着我國經濟大踏步前進、發展階段變化,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和規模、勞動力供給乃至需求結構、城鄉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自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了顯著改變。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曉超稱其為“重要轉折性變化”——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勞動年齡人口波動下降,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07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11月1日零時啓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