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鄉音問好 給家拜年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今年春節

許多人選擇了就地過年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

為城市的運轉貢獻力量

也為自己的夢想與未來拼搏奮鬥

農業農村頻道推出特別報道《鄉音問好給家拜年》

聽聽過年不回家的朋友們的心裏話

也幫助他們傳遞愛與祝願

火車檢票員:回家變“串門” 想跟着列車一起回去

凌晨5點半,北京火車站,隋博韜正在進站口檢票,距離他下夜班還有3個小時。

每年春節,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遊子,從北京火車站踏上回家團圓的旅途。這也是隋博韜最容易心酸的時刻。小隋開玩笑説,幹鐵路的都沒朋友,但他連家都“沒了”。

因為工作和疫情的原因,小隋已經連續3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兩年多沒有見過媽媽爸爸,家裏搬了新家,他卻連門兒都不認識。

小隋的老家在黑龍江佳木斯,距離北京1000多公里,從北京站開往佳木斯的列車是k339次,小隋説,想家的時候,特別想跟着那趟車走。站在回家最方便的地方,卻只能送別人回家,這份酸楚難以言表。

來北京8年了,除了心酸和委屈,這份工作也給小隋許多欣慰和認可。每逢年節,總有旅客温暖地問候一句“辛苦了”、“過年好”。雖然自己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但看着旅客平平安安、高高興興地上車,小隋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一切付出都值得。

代駕司機:黑夜裏的“擺渡人”

每到傍晚霓虹閃爍,北京的夜生活也悄然開始。各大酒店、餐館門口總有一羣身穿小馬甲,騎着摺疊電動車的人不時向裏張望。在狹小的車廂裏,在彌散的酒味中,他們“擺渡”着一個個或疲憊、或興奮、或失落的人回家。他們就是代駕司機,黑夜裏的“擺渡人”。

今年,是魏宏偉做代駕司機的第五年。每到春節,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等候接單的過程中,他問,“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京嗎?”當眾人散去,一個人站在原地的獨孤和落寞,大概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都感同身受。

很多人都有春節不回家的經歷,每個城市都有千千萬萬個魏宏偉。他們也許沒有選擇父母眼裏“體面”的工作,也都有自己過年不回家的理由,但背後對家人的愛與牽掛卻往往相同。 魏宏偉説,“累的時候回頭看看,其實父母一直在我們身後”。

疾控中心採樣員:最想念媽媽做的那碗湯

新冠疫情暴發後,“疾控人”逐漸被大眾熟知,核酸檢測、流調、密接、消殺、防控指引制定……“疾控人”的身影晝夜不息。

俞君是北京疾控中心的採樣員,疫情期間他始終奔波在防控第一線。採樣工作不僅危險,其中的艱辛更是常人難以想象。負責冷鏈環境採樣時,室內外温差接近40度,室外一身汗,冷庫裏一身冰,他們穿着防護服一干就是幾個小時,一天下來,至少需要蹲起上千次……

參加工作16年,俞君已經記不得上一次回老家過年是什麼時候了。2021年春節前夕,吉林通化疫情反彈,那正是俞君的老家,作為一名“疾控人”,俞君特別想回家鄉支援,但北京的工作他也是責無旁貸。

“每逢佳節倍思親”,俞君説最想念的是媽媽做的那碗湯。而現在駐守崗位的他只能通過屏幕囑咐家鄉的父老鄉親“現在的情況特殊,大家就忍忍,也別串門了,少聚集。等疫情過去了以後,大家再一起喝酒吃肉”。

醫院保潔員:每逢年節 最放心不下醫院裏的病人們

侯小燕,是北京小湯山醫院的一名保潔員。上午10點前,是她一天中最忙碌的時段。病房保潔、樓內消毒消殺、院區綠化……

平時,侯小燕希望醫院裏人能少一些;最近醫院裏的人的確是少了,可是看着空蕩蕩的醫院,她格外想家想親人。侯小燕的老家在四川廣元,家裏有8歲的小女兒,和80歲的老母親,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她答應女兒和母親回家過年的承諾又要食言了。

新的一年裏,侯小燕最大的心願是母親身體健康,女兒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