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創汽車正在步入發展的第二階段 企業發展需要快還是穩?
提起合創汽車,有些讀者可能還不太瞭解。它還曾有一個名字——廣汽蔚來。
此前,貝殼財經記者曾經報道過,這家曾由廣汽集團與蔚來汽車共同打造的品牌,已經結束了第一階段“摸索期”的發展。而今,在珠江投資管理集團(以下簡稱“珠投集團”)加持1年後,合創汽車在技術、產品乃至工廠等多方面的新成就下,開始走上正軌,在進入發展中的第二階段。
行業迅速擴張,企業發展要快還是要穩?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仍在迅速增長,乘聯會數據顯示,1-5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89.2萬輛,同比增長117.4%。市場迅速擴張的同時,競爭也不斷加劇,多家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有着亮眼表現:比亞迪停產燃油車,有消息稱其品牌累計訂單超40萬輛;特斯拉雖然不斷調整價格,仍然被市場認可,銷量不斷走高。合資品牌也紛紛帶來重磅車型,寶馬i3、奔馳EQS等優質產品高調加入市場競爭。
如果將目光放到造車新勢力上,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在不斷收穫品牌口碑的好評。即便是略顯掉隊的威馬汽車,也在謀求IPO上市。
合創Z03內飾。 圖源|企業官網
對於同為較為年輕的品牌合創汽車來説,在結束了廣汽蔚來的第一階段後,其正走進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這個時間點,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我們不禁會發問:合創汽車,還有機會嗎?
如果將時光的指針回撥,不難發現,歷史總是在告訴我們一些經驗。
用最簡單的例子來説,比亞迪也曾面臨挑戰,面臨新能源汽車增速不及預期的壓力。就在DM-i系列問世之前的幾年,比亞迪的銷量雖然依舊領先其他自主品牌,但相比特斯拉,仍有不小的差距。其財報表現也並不樂觀,甚至一度被一些聲音“唱衰”。
但比亞迪並沒有舉棋不定、猶豫不決,而是步步為營,抓住核心技術,不斷推出高質量的產品。秦PLUS DM-i橫空出世後,比亞迪銷量不斷增長。正是彼時的穩字當頭,不驕不躁,造就了今日市值突破萬億元的巨頭。
另一方面,一味求快、為市場畫餅的品牌,也在一個個倒在舞台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賽麟汽車,帶着超跑登陸鳥巢的賽麟品牌,急急忙忙推出了售價十幾萬的微型車,不斷以出圈的營銷、言行引發熱議,品牌最後落得一地雞毛。
穩不住、走太快很容易閃到腰。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記者,既快又穩是核心,但徒勞求快,未必能盡如人意。只有穩得住,才能加速跑。
對於合創汽車來説,過去確實曾有過速度過快導致的磕磕絆絆,如今,隨着新股東的加入,班子的“穩”成了企業發展的方向。
不過合創汽車,穩在哪裏?
合創汽車穩在何處,品牌要如何脱穎而出?
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合創汽車要如何脱穎而出?它的穩健,又體現在何處?
簡單來説,可以分為三個角度。
一、領導團隊的穩定、堅持、低調,營銷上的奇正相合。
二、堅持自主研發,產品穩步推進,不做過度吹噓的產品規劃。
三、渠道鋪設逐步拓寬,合作伙伴愈發豐富,用户信任感也在不斷增強。
在第一階段,合創汽車出現了一些小幅的人事變動,但是根據貝殼財經記者瞭解,除了少部分人,絕大多數高管、中層、基層工作人員,仍然各司其職。這個廣汽+蔚來的老團隊和珠投集團帶來的新血液,實現了相當完滿的融合。另一方面,合創汽車的管理團隊,在汽車領域非常低調紮實,近一年多的時間,品牌從未有過“過度營銷”的輿論,傳播更多是以產品為主導。
合創Z03與EDG聯動。 圖源|企業官網
營銷方面,合創汽車採用了奇正相合的模式,除了基礎的廣告營銷外,合創汽車還別出心裁,四兩撥千斤地與電競戰隊EDG進行了聯動。與年輕用户羣體成為“朋友”,並在產品上加入了年輕用户的喜愛元素。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合創汽車曾多次與EDG聯動,並向支持EDG的年輕粉絲們發佈了調查問卷,在瞭解用户喜好的基礎上,研發了合創Z03冠軍版車型。合創汽車官方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企業目前與EDG處於戰略合作期,雙方團隊溝通交流較為緊密,品牌APP商城內也在不斷推出關於EDG的周邊產品。雙方正在考慮在今年推出諸如EDG車展互動、粉絲車主線下見面分享會等相關活動。
將目光聚焦到產品上,除了跨界營銷與用户思維外,合創汽車還有不少巧思。
雖然合創007的表現不算搶眼,但是Z03的問世,為合創汽車激活了市場。
合創Z03與全新合創007。 圖源|企業官網
乘聯會數據顯示,Z03上市後,銷量表現優異, 2022年1季度銷量更是同比增長數十倍。目前,由於供應鏈影響,企業仍有約6000個訂單待交付。據瞭解,合創汽車的車主主要集中在華東、珠三角等地。
雖然這款車與原生平台有着不小的聯繫,合創汽車方面也並不避諱。但Z03無論在尺寸上、設計上、智能化的應用上都與另一款產品有很大差異,這樣的差異化競爭也贏得了市場。
合創Z03外觀圖。 圖源|企業官網
目前,合創汽車積極投入自主研發,嘗試打造完善可控的產品鏈條。目前,合創汽車掌握三電核心技術,擁有了全新開發H-GEA合創全球純電平台,並獨創了智駕互聯繫統H-VIP技術體系。
根據企業規劃,包括以CONCEPT-S和CONCEPT-M概念車為原型打造的純電轎跑及純電MPV等全新車型也將在不久與用户見面。
相比於PPT造車,合創拿出了誠意,帶來了真誠的規劃。1年發佈一款新車,對於合創來説,走得足夠穩,也不算慢。
合創汽車在渠道方面與合作伙伴方面也頗有建樹。截至6月5日,合創汽車在全國建成199家線下店,覆蓋全國125座城市,有243家經銷商夥伴加入合創的家庭。世界頭部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國內汽車智能芯片頭部企業地平線、知名智能駕駛系統開發公司上海智駕等供應商均已成為合創汽車的合作伙伴。上海交大也與合創汽車共同建立了智能網聯汽車聯合研發中心。企業的軟硬實力,均有不錯表現。
或許也正是因為合創汽車團隊的穩的住,才能逐步贏得用户信任,完成不錯的銷量成績;才可以在年輕用户羣體中得到認可,在EDG戰隊微博下贏得了友好熱情的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合創汽車還在近期正式於杭州生產基地的生產線下線了首輛品牌車型。在這個花式營銷的年代,合創汽車,卻將目光聚焦在了生產基地上,不禁令人多了一些思考。
杭州生產基地的首款產品落地,對於合創汽車意味着什麼?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合創汽車內部對於新生產基地的落地非常重視,在他們眼中,這幾乎是一項里程碑的事件。
在這個企業對代工有些習以為常的時代,合創人似乎給了我們不同的答案。
生產基地對於一個企業意味着什麼?
有人覺得,自己掏錢、買設備、入股生產基地意味着大投入、高成本、產能浪費。所以一些企業選擇了代工。
當然,也有人覺得,擁有生產基地意味着自身生產能力的可控、產品質量的可控、不必求人的自信、穩定發展的基石。
合創汽車,就屬於後者。
或許不必過分執着於有無生產基地對於品牌意義有多重要,但對於願意投資在此之上的品牌、企業,多少是有一份實業家的實幹精神所在。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智能網聯、原材料、電機電控這些核心技術最賺錢,最有溢價空間。但市場上不能只有這些技術。
合創汽車杭州生產基地航拍圖。 圖源|企業官網
合創汽車,在做“苦功夫”。
在合創汽車杭州生產基地投產的背後,是股東方廣汽集團與珠投集團的鼎力支持。在兩方統籌協調下,合創汽車入股廣乘杭州公司。根據官方介紹,廣乘杭州公司是以廣汽生產方式體系構建的世界級智慧工廠。
在入股廣乘杭州公司後,合創汽車不僅收穫了20萬輛/年的產能實力,更擁有了非常先進的技術。據瞭解,新工廠僅用時1個月就完成現有生產線升級改造,實現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柔性共線生產。為廣汽傳祺與合創汽車提供生產服務。
在合創汽車的主導下,廣乘杭州公司在“生產自動化、信息數字化、管理智能化、智造生態化”等方面得到了全系統的優化。目前,廣乘杭州公司車身總拼線已實現高密度焊接機器人集成,具備全柔性夾具切換系統,能達到4+2款車型共線生產;總裝車間搭載了國內首創的底盤自動合車工藝,以及先進的電池輸送與自動安裝系統,一分鐘以內可以切換抓手、焊槍,完成切換車型的生產;生管物流採用機器視覺AI技術和獨創的VIDM(可視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製造)系統,保證生產高效有序進行,實現高精度、多車型柔性共線。
合創汽車第一屆供應商大會 圖源|企業官網
針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特點,廣乘杭州公司整車品質檢查車間進行了優化,對整車的電池安全、智能科技等領域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其中,智聯化檢測系統採用高精度CCD激光成像、超聲波傳感測距等先進技術,可靠性提升30%,精度提升25%;高級駕駛輔助檢測系統對車輛攝像頭、雷達及傳感器等進行檢測和標定,保證給客户提供最優質的智能化、科技化、人性化的駕駛輔助系統;自動化純電汽車檢測系統對車進行絕緣、耐壓以及電池充放電測試。合創汽車承諾,品牌將通過科學技術保證車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為用户帶來最安全的出行體驗。
在工廠方面,合創汽車已具備了很強的實力,而品牌得到的支持卻遠不止如此。
簡單來説,合創汽車得到了廣汽集團在製造、研發方面的鼎力支持;得到了蔚來汽車在用户運營方面的全新洗禮;也得到了珠投集團從文化娛樂到多場景智能駕駛等方面的傾囊相助。
或許,現在的合創還不像巨頭們那樣迅猛前進;或許,合創仍然需要時間逐步成長;或許,品牌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必須克服,但是這家小而美的公司正在通過自身穩健但不緩慢的速度,對用户負責而嚴謹的態度,不斷給市場帶來驚喜。張翔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稱,合創汽車的產品擁有不錯的性價比,企業在架構調整後也逐步走上正軌,未來或許有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寫在最後:如今,合創汽車的發展已經進入第二階段。銷量上升,自研產品不斷鋪開,與用户打成一片,將製造緊握在自己手中。
新鼎資本董事總經理馬正飛認為,合創汽車仍有不少機會。“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足夠大,在羣雄征戰的形勢下,小企業也能有5年左右的發展時間。但當巨頭們紛紛放下燃油車,全面進軍新能源汽車時,這些體量不大的品牌就必須警惕了。”馬正飛如是説。
投資圈有一個説法,投資人更願意相信一個曾經失敗過或遇到過挫折的創業人。合創汽車與管理團隊,勇於面對過去的不足,敢於重新啓航,一步一個腳印創造出全新成績,或許也能在資本市場贏得青睞。
文/劉暢
編輯/嶽彩周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