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寧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寧南山,原文標題:《聊一下內卷這件事》,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內卷是這幾年經常聽到的詞,意思是競爭激烈,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包括時間,精力和資金,而由此新增的獲得感卻感覺很有限。

但其實如果看數據,就會知道目前的內卷是結構性的。

第一個事實是:目前產業升級在不斷進行,而總的勞動力和就業人員都已經在下降了,以下是我從2021年的統計年鑑裏面截取出來的,可以看到總的就業人口2020年比2016年少了接近1200萬人(1181萬人)。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從下圖也可以看出來:

30~34歲年齡段人口為1.24億人;

25~29歲年齡段人口為9184.7萬人;

20~24歲年齡段人口為7494.2萬人;

15~19歲年齡段人口只有7268.4萬人。

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口在呈現逐漸減少的態勢。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產業升級在進行,中高薪崗位數量在增加,新增勞動力人數在減少,從比例上説有更多的人從事中高薪的工作,怎麼還會感覺高度內卷化呢?

原因有以下三個:

其一是目前的內卷是結構化的,也就是集中在高學歷人羣,而低學歷藍領工作其實並不難找,甚至可以説非常好找,大學生就業難與藍領工作招工難是同時存在的現象。

從數據上看,這些年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太快了,已經快於了產業升級的速度,高學歷年輕人增加的數量大於了產業升級帶來的中高端崗位的增加數量。

也就是供給增長速度大於需求,因此導致學生越來越優秀,學歷越來越高,但是競爭越來越激烈。表現在國內的考研人數連續創新高,而研究生錄取人數也不斷增長。

我們用中國教育在線發佈了《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2010年全國研究生報名人數還不到150萬人,而2022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創下最高紀錄,達到457萬,漲幅達21%,近5年連續在高位上超過兩位數的高增長。

注意,我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裏面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生。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而我國研究生的招生人數2011年研究生招生總人數56萬,到2020年達到110.6萬人,2021年則達到了117.65萬人,其中尤其是2017年開始招生人數猛漲。

在此之前的六年,每年招生人數總體還在六十萬上下左右的水平。

計算一下,2011~2016年總招生數369.4萬人,平均每年61.6萬人;而2017~2021年這四年總招生數就達到了486.45萬人,平均每年97.29萬人。

本來研究生學歷人數就因為每年畢業幾十萬在不斷上升,而擴招導致這個速度更加加快。

2021年跟2011年相比招生人數每年多出了超過60萬碩博生。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碩士、博士對應的應該是高薪和高端崗位,可是我國高薪和高端崗位的增加速度哪有那麼快呢?

新增的高薪崗位速度趕不上新入職的研究生數量增加速度,結果就是形成學歷擠壓,原本高薪的崗位本科生也可以做,現在研究生多了,那企業當然傾向於招研究生,於是本科生為了獲得高薪工作就不得不繼續讀研究生。

看下圖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在疫情之前,我國的年度經濟增長率就從2015年的7.0%逐漸下降到了2019年的6.1%,而在疫情爆發的2020~2021年兩年,兩年平均經濟增長率更是下降到了只有5.1%,經濟增速平台從7%下降到了5%,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

經濟增速的下降,推高了考研熱,當然也是我國研究生擴招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要解決這個問題,核心還是要產業高端化,但僅有這個也是不夠的。

目前大熱的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不少中高端崗位。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以及之前的版本:

2018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約為46.1萬人;

2019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約為51.19萬人;

2020年底我國直接從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員約54.1萬人;

同時報告預計到2023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6.65萬人左右。

可以看出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可以帶來很大的中高薪崗位的增加,原因很簡單,2018年~2023年不只是從業人員從四十多萬增加到七十多萬,多了三十萬個崗位;而且全行業的薪資水平大大上漲,換言之,原有的四十多萬個崗位也有些大量地變成了中薪和高薪崗位。

僅以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為例,國內集成電路全行業平均薪酬為税前12326元/月,同比上漲4.75%,其中研發崗位的平均薪酬為税前20601元/月,同比增長9.49%。

可以説集成電路行業基本就沒有低薪崗位,全部是中高薪崗位。

但總體而言,由於擴招速度超過了產業升級速度,尤其是過去的幾年我國經濟增速進入了新常態,只有6%的水平,而疫情更是進一步平均經濟增速降到了5%這個區間。

因此經濟增速的下降+研究生大幅擴招帶來的競爭加劇和教育成本升高,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後面看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還會不會大幅增加了。我是覺得應該先平穩個幾年,等經濟增長帶來各行業中高薪崗位增多再增加。

跟985高校擴招碩士相比,我國985本科就沒有大規模擴招,結果現在985本科學歷在國內可是硬通貨一樣的存在。

結構化的內卷另一面就是藍領工作面臨招工難,八十年代才是我國出生人口的頂峯,平均年出生人口兩千多萬人,而目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主要是95後了,平均每年只有一千多萬人了,而這一千多萬人裏面專本科以上高學歷人口比例還在增加,其結果就是新增低學歷勞動力總量下降很快。

目前快遞、進工廠、送外賣、開滴滴、搞直播之類的找工作非常容易,我家附近就有個快遞站,我去取快遞的時候問招不招人,説常年招人,隨時可以去,月收入五千以上並不難。

而那些艱苦的工作,現在已經面臨根本招不到年輕人的局面,包括卡車司機、建築工地、礦山的礦工等等。下圖是央視2021年一季度對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駕駛員的報道,90後竟然只佔到2.03%,低學歷的年輕人也已經不幹這些辛苦的活了。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實事求是的説,在高學歷人羣內卷化的同時,我國低學歷人羣在工作條件方面,隨着產業升級,以及更多比例的人去獲得了高學歷,是越來越好過的。體現在那些艱苦的行業裏面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已經非常少見了,説明他們有了更多的工作選擇,這比一二十年前還是好了許多。

接下來我們再説第二個方面。如果説學歷的內卷,在造成高學歷人羣競爭激烈的同時,低學歷人羣反而工作條件和選擇得到了改善,那麼由於房價上漲帶來的內卷,就讓所有需要買房結婚的剛需,包括高學歷和低學歷一網打盡了。

2015年之後的房價暴漲,帶來的一個很大的後果,就是把“中高薪工作”的定義門檻往上抬高了,這就大大抵消了產業升級帶來的收益。

也就是説,產業升級帶來了“好工作”增多,而房價猛漲又帶來了“好工作”的減少。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

2008年深圳平均房價是1.3萬/每平米,郊區只有幾千元一平米,而那個時候深圳的熱門企業富士康應屆生工資大約都是四五千元左右;龍華的房價大概七千元一平米。富士康提供宿舍,食堂花不了什麼錢,那個時候本科畢業生在富士康當工程師,還是可以定義為好工作的,好好存錢,再找個對象,還是可以在公司周邊買房的。

但是現在龍華已經成了宇宙中心,學區房房價過了十萬,而富士康本科應屆生雖然比十年前漲了不少,但總體還是幾千元的水平,那麼富士康的工作還能不能定義為中高薪工作呢?至少對於要買房的人們來説就不再是了,這就導致“好工作”的崗位供給減少了。

人們必須要去工資更高的公司或者崗位才能實現買房的目標,於是又進一步刺激了更多的人去考研究生,或者更多人試圖跳槽到能實現買房夢的頭部公司,加劇競爭激烈度。

對於如何解決內卷化的問題,我覺得核心還是2+1,所謂2就是產業升級+產業國內轉移,1就是增加福利。

第一點是堅持產業升級,搶下更多的中高端產業份額,使得經濟增速繼續維持中高速增長,注意經濟總體增長就意味着社會總體財富的增加,這是會讓所有行業受益的。

例如本文提到了半導體產業帶來中高端崗位增加,其他還有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製藥和航空航天等等,而這些行業的高收入崗位增加,也會帶動周邊產業的薪資增長,湧現出更多的中高薪崗位,比如租車、旅遊、保險、航班、高檔酒店、餐廳、服裝和運動裝備等等。

同時產業升級還會帶來中國藍領的社會收入增加,比如現在幹藍領工作可以月入過四千、五千,繼續發展下去藍領工作也可以月入過八千、一萬。

即使去競爭乾白領工作覺得太激烈,卷不動,那麼幹藍領工作也變得比現在更加可以接受了,其實現在藍領工作也有少量月入過萬的了,只是比例還不高,或者很辛苦。

第二點還是產業在全國的均衡分佈,我一直覺得以鼓勵產業轉移為核心的“新三線建設”應該成為新時期的重要政策,當年歐洲的製造業轉移到美國和俄國,造成了美國和俄國的發展,然後轉移到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也造成了這些國家的大發展,轉移到中國大陸也實現了改革開放後的超高速發展。

那麼現在在國內大力促進產業轉移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緩解內卷化的重要手段。兩個月薪一萬的崗位,在房價五六萬的深圳確實不算什麼,但如果是這兩個崗位轉移到了一個房價1萬的三線城市,夫妻倆都是月薪1萬,則生活水平會高出很多,也會輕鬆得多。

也就是説,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變化,就把兩個“一般的工作”變成了“好工作”,這就擴大了好工作的供給量,有助於緩解內卷。

我一直在追蹤國內那些在大力投資二三四線城市的企業,京東方、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北京以外,京東方在合肥、成都、重慶、福州、綿陽、武漢、昆明、蘇州、鄂爾多斯和固安等都擁有生產基地,可以説遍佈全國,其中雲南、內蒙、四川綿陽、安徽合肥、河北固安和福建福州等都不是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而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這兩年的投資規模更是大的驚人,我可以這樣説,在新能源汽車的大潮下,這兩家在展開當年美蘇爭霸一樣的軍備競賽,都在全國各地大規模投資設廠。

我這兩天看到新聞説寧德時代2021年雖然有159億的淨利潤,但是不準備分紅,原因是投資金額大,我覺得新能源汽車的熱潮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面臨着不斷的擴張產能的壓力。

而對於各個地方來説,這其實也是引進新產業的絕好機會。

就説振興東北吧,比亞迪和一汽合資的動力電池廠今年2月26日就在長春開工了,總投資135億元,動力電池產能45GWH,這個產能不低,45GWH也就是4500萬度電,例如如果平均一台車的電池(混動和純電平均)45度電的話,那就是差不多一年能供應100萬輛車。

再比如説重慶,華為現在和小康股份旗下的重慶金康賽力斯公司聯合推出的問界M5新能源汽車就是在重慶生產的,這其實意味着重慶和華為的電動汽車業務在一定程度上綁定在了一起,如果華為的電動汽車業務在幾年後突然爆發,一飛沖天呢?

那對於重慶自然是一件大好事。這幾年動力電池公司、新能源汽車公司和半導體制造產業鏈等都在全國大規模建廠,這一波機遇抓住了是可以改變很多地區的命運的。

總而言之,內卷是中國在發展期遇到的正常現象,尤其是經濟增速下降的時候,但我覺得中國大陸和日本、韓國乃至於中國台灣這些國家/地區都不同,那就是土地面積大,迴旋餘地很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先進產業在全國較為均衡合理的分佈,全國優秀人才還是一直只能朝北上廣深以及幾個強二線城市跑,其他城市好的工作機會選擇不多,則這麼大的國土就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再説增加福利這一點,2021年人均都超過1.25萬美元了,今年預計可能超過1.3萬美元,已經逐漸具備了增加福利的物質基礎。

而且隨着工業化城市化的進一步深化,生育率還會進一步下降,必須通過增加福利來對抗這一點,簡而言之,增加的福利支出可以未來在增加的出生率中得到回報,幸而我國已經在陸續出台一些措施給予家庭養育孩子各種支持,但我覺得還可以繼續加大力度。

像年輕父母如果都要長時間加班,那撫養和陪伴孩子就比較困難了,那就需要通過提高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嚴查不給加班費,查處超長加班等手段來治理長時間加班的問題,還有低成本的社會托育機構普及,以及消除對女性生育的職場歧視等等,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再比如這幾年不少城市都推出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應屆生落户給錢的政策,其實也可以考慮給低學歷但是長期繳納了社保,以及生育了二胎、三胎的低收入家庭發錢的政策。

以上是對內卷的一些想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寧南山 (ID:ningnanshan2017),作者:深圳寧南山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End

想漲知識 關注虎嗅視頻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80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解決結構性內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