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創始人陳邦:創業沒有暫停鍵
從3萬元做起,他把愛爾眼科做到了2000億,診療量連續13年保持快速增長。
作者丨趙曉曉編輯丨及軼嶸沿着長沙的芙蓉南路一段溜達,會看到有好幾家當地人開的粉面館,還有幾家瀏陽蒸菜。周邊有不少小區,乾淨整潔。附近還有一個天虹商場,裏面的知名奶茶店排着小長隊。從這裏開車,不堵車,20分鐘能到長沙南站。往西北方向開,半個小時就能到達橘子洲和嶽麓書院。公共交通有地鐵1號線,去以上這些地方也只需要半個小時多一點。愛爾眼科的新總部就在這裏,一座雙子塔,矗立在芙蓉南路一段188號。繞樓轉一圈,往來的有患者,也有生活區居民、打卡上班的白領,附近還能看到剛入駐不久的連鎖咖啡。8月上旬,創業邦採訪了愛爾眼科創始人陳邦,從晚上七點聊到了九點半。成立於2003年的愛爾眼科(以下簡稱愛爾),抓住了眼科市場的巨大機遇,依靠“中心城市-省會城市-地縣”分級連鎖的模式,打造出一個醫療網絡遍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歐洲、美國、東南亞,覆蓋全球可服務人口30多億的超級眼科平台。採訪臨近結尾,陳邦強調了一句:“你們明天一定要去參觀下我們的新院址”。從7月初開始,愛爾開始遷往新大樓。7月25日,新院正式開診。這是愛爾的新故事,在長沙建立一家世界級眼科醫院,雙子塔承載的是新時期愛爾龍頭醫院的樣板。今年也是愛爾成立20週年,陳邦對未來又有了新的期許。“算是又一次重新開始”。陳邦説。愛爾眼科長沙新總部一樓 視光專科區 圖源:創業邦
愛爾的前傳頗為傳奇,媒體也多有報道。無論是在別人熟視無睹時發現眼科的機遇,還是以3萬元租賃眼科設備低點進入,回頭看都顯示了創始人獨到的遠見和魄力。2021年,愛爾眼科全年門診量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營業收入達到150億元,同比增長25.93%,連續13年保持增長。2022年上半年,儘管新冠疫情反覆,愛爾眼科依舊保持了增長勢頭,實現營收81億元,同比增長10%,逆風飛揚。現在,陳邦的工作重心,一半都在新十年的戰略項目,因為意味着全新的開始。一路快跑做大,愛爾未來要做強得靠拔高。新戰略就是“1+8+N”,“1”是將長沙醫院建設為世界級眼科中心,“8”是指打造北上廣深,及成都、重慶、武漢、瀋陽國家級區域性眼科中心;“N”是推動各地省會級醫院達到當地頂尖水平。這件事,陳邦給愛爾的期限是,大約十年。海外的愛爾2004年,愛爾剛成立3年,陳邦就考慮能否海外上市,因為靠自然積累太慢,靠負債發展太險,任務就交給了年底剛剛入職的吳士君。“當時都驚呆了,愛爾那個時候規模非常小,收入還不到一個億。”吳士君説,“而且當時國內也沒有醫院上市的先例,有些衞生主管部門的官員甚至認為,醫院上市是異想天開。”當時,新浪、搜狐、盛大遊戲等網絡股,已經通過協議控制的方式在美國上市。吳士君有過三四年證券公司工作的經驗。他找來盛大的上市文件,基本上搞明白了海外上市模式。但條件還不成熟:公司規模小,上市還需要時間。2006年底,愛爾成功引入了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的800萬美元融資,業績和規模也快速爬坡。時機漸漸成熟,愛爾決定在國內上市。陳邦解釋説,一是因為愛爾主要業務在國內,對品牌提升作用更大。二是在國內上市並沒有法律障礙。2009年10月30日,包括愛爾眼科在內的28家公司,成為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就這樣,中國資本市場就有了第一家IPO的醫院,為醫療服務行業趟出一條路。愛爾眼科上市合影 圖源:受訪者
愛爾的海外業務在上市6年後啓動。2015年,愛爾收購了亞洲醫療集團,進入中國香港市場,這是愛爾海外併購的首個項目。“香港的醫療模式跟歐美很相像,差異化學習之外,對於我們打開其他國家市場也是有幫助的。”陳邦説。有了這個基礎,2017年一年,愛爾接連進入北美和歐洲,收購了美國頂流眼科中心WangVision Institute和歐洲最大的連鎖眼科機構Clínica Baviera,CB(以下簡稱CB)。美國的這家眼科中心是華裔王明旭博士在2002年創辦的,王明旭是美國的知名眼科醫生,曾任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準分子激光新技術和儀器設備審批委員,在全世界擁有55000多例成功眼科激光手術經驗,還曾主刀世界首例人工角膜激光植入術、首例角膜基質環植入治療圓錐角膜的手術。“我們很早就認識了,”陳邦説,“他很認同愛爾,所以收購談得很快。”王明旭還做過上海愛爾醫院的國際院長,主刀過不少大手術,“當時他是上海美國,兩地跑。”2019年,愛爾收購了東南亞知名連鎖眼科醫療機構ISEC眼科集團,該公司2014年在新加坡上市。“東南亞有6億多人口,是個比較大的市場。”陳邦説,“收購前我們做調研,當地老百姓都認為ISEC是家好醫院。”目前,愛爾在全球範圍內開設的眼科醫院及中心有700多家,中國內地610家,中國香港7家、美國1家、歐洲94家、東南亞13家,愛爾也成為唯一一家在中國、歐洲和東南亞都有上市公司的眼科醫療連鎖機構。“我們收購有一個特點,這家醫院一定要是創始人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做大的,這樣的公司文化底藴深厚、人員穩定,也比較好管理。”陳邦説,“靠收購其他醫院拼盤做大的醫院,都不太好管理和發展。”當記者問起愛爾眼科海外發展的初衷時,陳邦回覆説,第一階段是洋為中用,拿來主義;第二階段是雙向對流,全球共享。陳邦在去年三季度電話會上提到,海外收入能佔整個公司收入的百分之十幾。歐洲收購的CB做得比較好,業績增長高於行業水平。採訪時,陳邦聊到當初因為這家公司是家族企業,核心員工佔股比較多,所以當時只收購了部分股份,剩下的,三年以後根據市場價再來收購。“2020年的時候,我問CB的創始人還賣不賣,他説不賣了,公司員工乾的都特別起勁,準備跟着愛爾幹一輩子。”陳邦説,“這是一種信任,互相拜訪、指導業務、分享技術都是正常現象,兩家公司相處得一直很和諧,彼此都已經很融洽了。”東南亞和香港一開始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後來東南亞各國全面放開,香港的疫情也得到了控制,現在兩個市場的業務恢復的也都不錯。陳邦偶爾會在美國區的羣裏分享歐洲和東南亞的戰績,激勵他們互相比較學習,“內部賽馬文化。”陳邦還向創業邦展示了與這些員工的聊天記錄,每次的聊天時間不長,只有幾分鐘,內容簡短到只有一來一往的回覆。“愛爾人必須時刻保持全球化競爭的意識。”海外市場本就有文化、語言、管理上的衝突,做好並不容易。剛開始,陳邦跟團隊經常去參加國外各種各樣的相關會議、醫療展會,不斷了解、學習、進修,跟國際接軌。“疫情之前,每年往返國內外的頻率是很高的。”陳邦説。在問到愛爾海外未來的發展計劃時,陳邦語調平靜了許多,雖然也在關注英國、南美的一些項目,但在國際形勢現狀下,還是先追求穩步發展,把國內市場做得再穩一些,再紮實一些,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