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閲讀
非洲地區形勢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仍面臨嚴峻安全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給安全形勢增添新的複雜因素。國際社會各方正加大對地區國家支持,積極應對安全威脅,努力通過發展消除不穩定根源。
近期,恐怖主義對乍得、尼日爾、莫桑比克、剛果(金)等多地的威脅增大,可能形成外溢效應,破壞地區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非洲多地安全形勢嚴峻,引發人道主義危機,僅薩赫勒地區就有創紀錄的2900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約530萬人流離失所,數千所學校被迫關閉,160萬兒童嚴重營養不良。
恐怖襲擊頻繁發生
4月17日,乍得軍隊在西部加奈姆省打死300多名武裝分子、俘獲150多人。據乍得媒體報道,這些武裝分子屬於“乍得變革和協和陣線”。該武裝組織主要活躍在利比亞南部緊鄰乍得的邊境地區,近期南下侵入乍得。
乍得是薩赫勒地區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今年2月,時任薩赫勒五國集團新一任輪值主席乍得總統代比宣佈,乍得將向布基納法索、馬裏、尼日爾三國交界地帶派遣1200名士兵進行反恐。不幸的是,代比近日在該國北部前線指揮軍隊和武裝組織作戰時負傷,於4月20日去世。當地輿論普遍認為,他的去世是該地區反恐的重大損失。
在尼日爾,武裝分子頻頻發動武裝襲擊。武裝分子近日對西部蒂拉貝里大區三個村莊發動襲擊,造成11名平民死亡,另有1人受傷。西部塔瓦大區的多個村莊發生的襲擊事件造成137名平民死亡。受襲擊區域均處於尼日爾與布基納法索、馬裏接壤的邊境地區。聯合國難民署指出,布基納法索、馬裏和尼日爾的平民正在遭受越來越多的襲擊,已導致近300萬人淪為難民或顛沛流離者。
非洲其他地區的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發佈的報告,在剛果(金)東北部地區,武裝團體發起的襲擊造成平民傷亡的情況,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自今年1月份以來,烏干達反政府武裝“民主同盟軍”頻繁襲擊剛果(金)北基伍省的貝尼區和伊圖裏省附近的村莊,造成近4萬人無家可歸。據統計,2020年該地區有超過400人在襲擊中被殺害。
近幾個月來,與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有關聯的恐怖團體頻繁向莫桑比克北部的德爾加杜角地區發動襲擊,近300名武裝分子近日還在當地的帕爾馬鎮襲擊商店、銀行、軍營與政府設施。莫安全部隊已在帕爾馬鎮展開軍事行動。德爾加杜角省的衝突升級迫使近70萬人逃離家園,其中一半是兒童。
背後因素錯綜複雜
專家指出,非洲多地恐襲活動頻發的因素錯綜複雜,疫情蔓延、邊境地帶管理薄弱、非法貿易猖獗、貧困問題等,都是嚴重威脅當地安全形勢的重要原因。
全球風險諮詢公司“楓樹園”近日發佈的報告分析,受疫情影響,非洲多國政府目前難以實施全面反恐戰略。與此同時,極端組織利用當地長期存在的治理和發展赤字,招募失業青年參與恐怖活動。這導致非洲多地面臨的恐襲風險不斷增大。
泛非通訊社網站分析稱,“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正趁當地政府忙於應對疫情之際,在非洲多地坐大勢力。從最新動向看,極端組織發動襲擊更傾向於將能源、礦產等戰略設施作為目標。“楓樹園”的分析認為,薩赫勒地區運營的許多礦業公司都面臨恐襲威脅。恐怖組織通常不直接襲擊採礦場,但可能襲擊保護礦業公司的軍事及政府設施。西非海岸港口是布基納法索、尼日爾採礦的運輸和後勤路線,也面臨恐怖主義威脅。
非法貿易網絡成為恐怖組織活動的重要資金來源。報告顯示,東非的非法貿易網絡與索馬里、剛果(金)、莫桑比克北部等政治不穩定地區有着密切關聯。恐怖組織通過與東非的雙向非法貨物販運從中牟利。
聯合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執行局執行主任米歇爾·科南針對全球恐怖主義威脅的最新特點,建議優先使用互聯網和其他虛擬平台來打擊恐怖主義組織的招募、籌資活動。
國際支持不可或缺
針對非洲多地安全形勢嚴峻這一現實,多個國際組織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代表近期呼籲,國際社會應繼續加大對非洲地區的關注和投入。專家指出,非洲各國及國際社會亟須加強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克服疫情影響,努力根除極端主義滋生的土壤。
目前,聯合國為莫桑比克發出了2.54億美元的募捐呼籲,世界糧食計劃署向莫桑比克提供了250噸的糧食援助。聯合國難民署2020年在剛果(金)東部建造了4.3萬多個家庭庇護所。
不久前,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專門就莫桑比克北部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與南非安全部門官員召開緊急會議,南非政府或計劃派出特遣部隊前往幫助當地控制局勢。
“要打破衝突與貧困的惡性循環,必須將和平、發展與人道主義援助有機結合,增加和平建設與衝突預防領域的投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武裝衝突持續引發貧困等問題,進一步削弱了社會的抵禦能力,部分國家因此陷入貧困與衝突的惡性循環。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必須推進可持續發展,採取全面策略建設並維護和平,確保人人都能平等享有發展機會和受安全保護的權利。
有專家建議,一方面,國際社會要提高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幫助地區國家抗擊疫情;另一方面,非洲國家要抓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非洲自貿區建設等契機,推動地區經濟合作,把自然資源轉化為民眾福祉的來源,以發展促和平。
(本報約翰內斯堡4月29日電)
作者:本報駐南非記者 呂 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