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威脅是自己
美參議院通過創新和競爭法案 把中國當“假想敵”妄圖遏制中國發展
美國最大的威脅是自己
種族主義、控槍禁槍、石油開採,近期美國對諸多國內問題的處理引發民眾持續抗議,而美國政府不主動反思自己、辦好自己的事,卻妄圖通過樹立“假想敵”遏制他國正常發展。圖為美國明尼蘇達州抗議石油管道建設計劃的示威者遭警方驅逐。(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李雲舒報道 當地時間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68票贊成、32票反對的結果投票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接下來將進入眾議院投票環節。法案強調通過戰略、經濟、外交、科技等手段同中國開展競爭,“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向美國科研等領域投資約2500億美元,確保美國的絕對優勢地位。
“美國怎麼發展,怎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要拿中國説事,把中國當‘假想敵’。”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美國自己,把自己的事辦好,比什麼都重要。”
1
“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是一系列涉華法案的“集合體”,充斥冷戰零和思維
“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是一系列涉華法案的“集合體”,囊括了美國參議院各委員會此前推出的眾多涉華法案,包括“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無限邊疆法案”、“2021迎接中國挑戰法案”、“芯片和ORAN 5G緊急撥款”、“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相關條款”和其他事項等六部分,覆蓋科技、美國製造、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國際聯盟、航天等多領域。
該法案的原型是去年由參議員查爾斯·舒默領銜,兩黨重量級議員託德·楊、羅·卡納和邁克·加拉格爾組成的兩黨聯合立法小組提出的“無限邊疆法案”,六個參議院委員會以修正案形式加入各自訴求後,擴展為“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
“法案是美國對華全面戰略競爭的產物,視中國為‘假想敵’,強調讓美國發展得更快、並長期保持美國在技術和產業領域優勢,同時確立了系統、全面的對華戰略競爭框架。”浙江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柱説。
然而,競爭並非“光明正大”。“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涉華內容歪曲事實,詆譭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充斥着冷戰零和思維。6月9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發表聲明指出,該法案妄圖以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維持美國全球霸權地位,以人權宗教為藉口干涉中國內政,以科技、經濟脱鈎等剝奪中國正當享有的發展權利。
2
法案處處瞄準他國,並且涉及具體措施,表明美國正陷入戰略焦慮
法案打着“創新和競爭”的旗號,實質是一個蓄意干涉中國內政、妄圖遏制中國發展、充斥着冷戰與霸權思維的“宣言書”,扭曲了創新和競爭的本意。
有分析指出,美國正通過系統性立法的方式開啓“制華時代”。劉國柱告訴記者,法案在對中國科技發展的打壓和圍堵上着墨頗多,手段包括以所謂“不公平競爭”為由在供應鏈中排斥中國產品、進行更嚴格的投資審查和限制、聯合盟友搶佔技術標準制定權並封鎖中國技術和產品等。
比如,法案禁止任何參與由中國資助的人才計劃的美國科學家獲取聯邦資助;規定從2022年到2026年每年撥款3億美元專門用於應對中國影響力;法案還呼籲對所謂“參與攻擊美國網絡安全或竊取美國公司知識產權的中國行為體”,實施新的廣泛強制性制裁等。
“在一部綜合、普通法案中處處瞄準他國,並且涉及具體措施,表明美國正陷入戰略焦慮,掉進了不能理性看待中國發展的怪圈。”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説。
美國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會東亞項目主任邁克爾·斯韋恩撰文稱,法案部分內容重複了美國對中國最極端的“妖魔化”言論,對中國的斷言性陳述令人吃驚,這些説法很大程度上脱離事實,從美國憲法角度看也存在諸多越界之舉。
3
鼓譟對華搞全面戰略競爭損人不利己,中國將繼續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的同一天,美國政府發佈了一份報告,污衊中國在半導體、稀土、電動車電池、藥品等領域存在所謂“不正當競爭”,並提出將成立“供應鏈貿易行動小組”採取行動。
用盡立法、制裁等手段來歪曲、詆譭、遏制、打壓中國,真的能實現美國的“創新和發展”嗎?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洛曼認為,法案將大量資金耗費在特殊利益集團上,更可能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害。美國《政治報》網站援引觀點稱,急於把中國視為美國的生存威脅將使美國陷入數十年的浪費性開支,同時助長排外情緒,撕裂美國社會。
“美國的做法有‘後坐力’,失去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恐怕難以找到同等規模的替代市場,利潤下降將影響後續技術研發與創新。等中國企業攻克了相關技術,美國企業恐怕將永遠失去中國市場。”劉國柱説,這一法案還將對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產生複雜影響。
“最近,美國65個社會團體聯名致信國會和拜登政府,對法案的冷戰思維提出警告,認為法案製造的敵對環境不利於兩國合作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美國的‘種族主義、暴力、仇外心理和白人民族主義’。”劉國柱説。
該法案體現了零和博弈的地緣政治思維,擾亂全球市場和供應鏈,不僅阻礙在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還會產生扼殺創新的連鎖反應。“從大趨勢看,法案與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發展大勢相違背,將破壞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貿易便利與繁榮。”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霍政欣説。
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加大投入,同時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發展,對中國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鼓譟對華搞全面戰略競爭損人不利己,中國將繼續堅決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在關鍵技術和供應鏈方面,我們永遠不能寄希望於競爭對手的善意,只有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掌握髮展主動權。”劉國柱説。
人貴自立,國家也是如此。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