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保護“步步縮水” 糊弄式整改“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加強源頭干預,將生態環境治理與政治生態修復並重,督促各地官員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讓試圖頂風開發、瞞天過海者付出應有代價,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好地落地生根,讓類似的鬧劇不再一次次上演。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5月6日,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昆明晉寧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完整性問題,長腰山區域被房地產開發項目蠶食,部分項目直接侵佔滇池保護區,擠佔了滇池生態空間;滇池南岸的高爾夫球場侵佔一級保護區,違規存在10餘年,在近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雲南時,當地弄虛作假,將樹枝插入淺層表土,冒充植樹虛假整改。

  非法侵佔生態保護區、打擦邊球進行開發、長期違規經營拒不整改……眼下滇池的生態保護之殤,令人震驚。公眾不解的是,其審批、建設、竣工驗收等一系列動作如何“順利”推進?數百畝的違規建設,周邊百姓看在眼裏,相關部門怎麼能視而不見?

  仔細梳理後會發現,當地蠶食生態保護區手段堪稱“高超”——首先,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偷樑換柱”。以健康養老產業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如此便“巧妙”契合了《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中“二級保護區限制建設區只能開發建設生態旅遊、文化等建設項目,禁止開發建設其他房地產項目”的規定;當地的高爾夫球場則是以“户外旅遊休閒公園”之名申報,即使先前國辦印發有《關於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球場從“名分”上來説也無“違和感”。

  其次,在制度設計和實施環節上頻打折扣。作為滇池生態保護重要依據的《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曾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指出其對一級保護區內允許建設的滇池保護設施的規定不明確,對二級保護區內允許建設的“生態旅遊、文化建設項目”和禁止建設的“其他房地產項目”也沒有明確界定。儘管當地後來修訂了這一條例,但曾經的漏洞已然為打擦邊球開發建設提供了現實空間。不僅如此,昆明市遲遲不按《雲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要求編制出台滇池保護規劃,長期無規可循之下,“環湖開發”“貼線開發”愈演愈烈。

  此外,當地面對督察拒不整改、敷衍整改的做法令人瞠目。早在2016年7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就明確指出當地違規開發。幾年來,當地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並未認真吸取教訓,不僅選擇性上報違規情況,還為相關企業捂蓋子。

  不難發現,一邊是監管制度和舉措“步步縮水”,一邊是相關企業步步蠶食生態保護區,其中甚至不乏偷樑換柱、陽奉陰違的做法。正如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所説,當地黨委、政府站位不高,導致在生態保護過程中標準不高、要求不嚴,有制度不落實,有責任不履行,有督察不整改,最終使中央的生態環保政策在地方變形走樣。

  幾年前,秦嶺違建別墅破壞生態、虛假整改牽出地方官員貪腐、瀆職大案,其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此番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諸如滇池違規開發建設等一系列問題,説明一些地方仍然沒有擺正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的關係,沒有理解和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無疑,這些地方當下最需要的是糾正錯誤的發展觀、扭轉跑偏的政績觀,真正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強化各項生態環保舉措的落實。

  生態保護容不得絲毫僥倖和糊弄。最近,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過程中,個別地方應對中央環保督察上演了若干鬧劇,其在生態保護中的問題也隨之暴露無遺。這向更多地方敲響警鐘,常態化的環保督察正在成為一柄利劍,將持續對地方產生強大壓力。加強源頭干預,將生態環境治理與政治生態修復並重,督促各地官員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讓試圖頂風開發、瞞天過海者付出應有代價,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更好地落地生根,讓類似的鬧劇不再一次次上演。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0 字。

轉載請註明: 滇池保護“步步縮水” 糊弄式整改“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