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巴雅爾。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8日電 題:“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巴雅爾:脱貧攻堅路上的蒙古馬
中新網記者張林虎
“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戴上大紅花,很榮幸,也很激動。”從北京回來兩週了,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北淖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巴雅爾面對記者採訪時,謙遜又低調。
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巴雅爾獲得“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1978年出生的巴雅爾是蒙古族,2001年,他由呼倫貝爾市公安邊防支隊復員分配到呼和浩特市民委。2014年9月,巴雅爾被委以重任,接過扶貧接力棒,擔任土左旗兵州亥村駐村第一書記。
圖為巴雅爾走訪崔銀鳳家。 受訪者供圖
上任伊始,巴雅爾進村走訪發現村裏雖然道路暢通,但是村民出行只能依靠長途車,路費動輒就得30元,對於農民來説,這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巴雅爾決定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他用一年多的時間四處奔走,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64路公交車開進了兵州亥,解決了沿線近萬人的出行問題。
2017年12月,巴雅爾3年任期結束回到市裏。半年後,他又主動申請,來到土左旗善岱鎮北淖村,開始了他第二個駐村書記的任期。
圖為巴雅爾幫助村民蓋房。 受訪者供圖
“第一書記既是一個稱謂,更是一種責任和重任。”在巴雅爾看來,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首先要清楚地知道“第一書記”的第一是什麼?駐村的責任是什麼?時刻提醒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根本”。
北淖村土壤鹽鹼化嚴重,地下水資源匱乏,主要依靠黃河水灌溉,多年來一直沒有產業項目,村民以傳統種植為生,2017年被列為市級貧困村。
從進村的第一天起,巴雅爾就捲起褲腿深入田間地頭聽民聲、訪民意,瞭解當地實際情況,想方設法解決村民最憂最盼的問題。他用實際行動與貧困羣眾結下不解之緣。
北淖村崔銀鳳的丈夫與婆婆患病,她是家裏的頂樑柱,一家的生活來源主要靠八九畝地和她在磚廠搬磚的收入,生活極度拮据。
圖為巴雅爾觀察農田長勢。 受訪者供圖
入户走訪中,巴雅爾瞭解到崔銀鳳的情況,提出了引入社會資本、鎮政府補貼的養殖模式,以此來降低貧困户的養殖成本和風險。
在巴雅爾的多方聯繫下,不少社會公益組織走進北淖村助力脱貧,形成了公益組織+工作隊+貧困户三位一體的幫扶模式,建設“愛心扶貧養殖場”工程,引導村民發展養殖豬、羊、大鵝、小雞等庭院經濟。
“3年的時間,我家現在光羊就90多隻了,一隻羊羔可以賣1000元,家裏的生活一下好了起來。”崔銀鳳説。
北淖村距離水廠約10公里,是善岱鎮自來水的末端,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北淖村每年總有5個多月時間存在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巴雅爾主動與對口幫扶單位聯繫,經過一次次對接,實地調研、反覆研究論證,將原計劃的幫扶項目改為自來水管道改造工程。在2018年11月,全長約10.5公里的自來水管道,投資210萬元的改造工程竣工,真正解決了沿線5個村的吃水難問題,受益人口達萬餘人。
呼和浩特市五一勞動獎章、呼和浩特優秀共產黨“榜樣”人物、呼和浩特市勞動模範、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巴雅爾説,在精準扶貧的路上,他既是親歷者、見證者,更是奮鬥者。“只有近距離觸摸到貧困的角落,才會對基層有更真切的瞭解,才會更想回到農村,扛起年輕人該有的責任,拉着鄉親們的手一起脱貧致富奔小康。”巴雅爾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