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男生月薪5千存款45萬?究竟有多少年輕人在悄悄存錢 ……
從10月21號到11月11號,今年的購物狂歡將持續20多天。
在“買買買”的同時,作為消費主力軍,當代年輕人也貢獻了許多歡樂的新詞,如“琦困無比”“尾款人”“琦樂吾窮”。
這些詞語消解了消費後錢包羞澀的不安感。然而,現實是,消費賬單並不會因為段子而憑空消失,
當代年輕人終將面對瘋狂購物後的窘迫現狀。
根據尼爾森發佈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有86.6%的年輕人在使用信貸產品,但這些人中只有50%的人可以當月還清。
圖源:《賭博默示錄》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當代年輕人有兩個消費特徵:高消費和超前消費。
許多年輕人也認同這些特徵,並以此作為一種心理安慰:
大家都在消費,我也消
費,怎麼了呢?
那麼,問題來了,當下,到底有沒有喜歡存錢的年輕人呢?會不會有一批年輕人嘴上説着及時行樂,背後卻在悄悄攢錢呢?
在知乎上,“你們是怎麼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8000萬。
點開高贊回答,我看到一羣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對存錢的熱愛以及高度自律的儲蓄執行力。
《2019-90後單身人羣白皮書》的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
數據來源:珍愛網《2019-90後單身人羣白皮書》
也就是説,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這有點兒像期末考試前的景象:周圍的人都在玩,於是,你也跟着玩。然而,成績一公佈,許多説沒複習的同學,成績名列前茅。傻傻以為大家都沒複習的你,只能看着令人羞愧的成績單後悔、自責。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環境下,這些埋頭存錢的年輕人,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畢業後,我很幸運地進入了杭州某大廠,工資很高,但是工作強度實在太大,做的事情也很枯燥,沒有成就感。
我不敢辭職,因為手裏沒積蓄。於是,只好硬着頭皮繼續幹下去。這幾年,我存了不少錢,身體也越來越差。
存款夠了,我終於有底氣提離職。離職後,我瘋狂地玩了兩個月,特別爽。
存款讓我感覺自己有了堅實的後盾。我不用匆匆忙忙地找工作,遇到不喜歡的工作,我也可以沒有顧慮地拒絕。
裸辭第三個月,我找到了一份比之前更輕鬆、工資更高的工作。總之,
存款讓我的人生更自由,擁有更多主動選擇。
在廣州工作。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月光族”。
兩年前,爸爸翻修老屋的時候,從房頂摔了下來,傷勢很嚴重。
爸爸做手術急需用錢。我家也不富裕,一下子拿不出這筆治療費。我和媽媽低聲下氣地求親戚、求朋友,總算湊齊了錢,爸爸也順利度過危險期。
那段經歷,我永遠不會忘記。
缺錢,讓我一下子就見識了太多人情冷暖。當然,我不怪別人,如果我平時多存錢,就不需要這麼卑微地求人了。
那次以後,我就開始有計劃地存錢,意外與明天,我們都不確定哪一個先來,
我能做的就是,在意外來臨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存款餘額和理財收益。
我從大學就開始存錢。看着這些不斷上漲的數字,我會有一種成就感,
就像是在打遊戲,一步步通關,走向勝利。
我是長沙本地人,所以在住宿和吃方面不需要花太多錢。2018年,我全款在長沙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當時,幾乎掏出了我80%的積蓄。當然,房子不大,位置也在城郊,不過,我很開心。現在,我正在存裝修的錢,把房子打造成我喜歡的樣子。一想到這兒,我又幹勁兒滿滿了呢。
大二的時候,我曾負債10萬多。
宿舍有一個室友,每天穿名牌,她走到哪兒,都是人羣焦點,我很羨慕她。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在網上下載了一些借貸APP。
她有的,我都想有。我告訴自己,等我工作了,就有錢了,我只是提前享受一下消費的感覺。
我買了很多名牌、電子產品,虛榮心被大大地滿足。不知不覺,我花了好幾萬,每月最低還款也要好幾千,加上利息,各種渠道總共負債10萬左右。
我不敢告訴父母,我也沒能力償還。我每天都活在恐懼裏。後來,催款的電話打到了我父母那兒,他們這才知道我闖了大禍。
最後,還是爸媽湊錢替我還清了欠款。沒有了債務,我頓時感覺輕鬆了,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瞎花錢,養成了乖乖存錢的習慣。在老家工作,
儘管存款不多,至少終於不是負數了。
也許你會有些疑惑和質疑:他們是怎麼存這麼多錢的?
在城市生活,收入相對可觀,開銷也不少。許多人光是支付房租,就夠嗆了,再加上吃飯、購物,能剩下的錢真的不多。
魯迅先生曾説過:“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錢”也是如此。
豆瓣上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在這裏,隨隨便便就能找到一羣存款10萬+的90後。
這羣年輕人每天討論的話題,全都圍繞
“存錢”
:
“30歲目標存款應該多少?”
“突然失業,你能舒適生活多久?”
“理財使我快樂,衝啊!”
二更君採訪了許多讀者發現,存錢的方式無非兩個途徑:開源節流和開拓副業。
@吳學明:做編輯其實收入不高。我能存錢買房,主要是靠“立目標”和“接私活兒”。下班時間,我用來接私活兒。網上有很多兼職小組,100塊寫篇軟文,幾百塊校對書稿,這些活兒我不挑,寫多了,收入也就漲上來了。偶爾也會接一些大活兒,編書,寫劇本等。
“立目標”就像主動給存錢這個遊戲設置任務難度。比如説,我希望這個月存2000塊,如果沒達到的話,我就會瘋狂接私活兒,一定要達到這個數字,我才安心。
@粱飛圓:我存錢的方式很簡單,節省和記賬。我喜歡買衣服,也喜歡吃。但是,我買東西的時候,通常會貨比三家或者時常關注店家的優惠信息,等我覺得“划算”了,才出手。在我看來,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了一塊錢。
記賬是個非常好的習慣,每個月我會適當調整預算,只要花費快超過預算,我就會緊張,然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記賬非常有效地阻止了我亂花錢。
@周曉魚:我一直在使用的存錢方式,叫“365存錢法”。操作很簡單,就是在紙上畫一個365格的表格,把1—365這些數字依次填進去。然後,每天存一筆錢,對應格子中的數字,數字不能重複。一年下來,你可以存66795元。
分享這些年輕人關於存錢的故事,並不是想借此拉踩那些喜歡消費的年輕人。生活已經很苦了,如果連“買買買”的權利都剝奪的話,實在太過分啦。
當下,很多年輕人,對“存錢”還是存在一些誤解,存錢並不意味着摳摳縮縮過苦日子,相反,存錢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精緻,更有規劃。
借用心理學上的説法,消費是一種即時滿足,購物後當下就享受到快樂,存錢是一種延時滿足,經過一段比較辛苦的過程,再消費,從而獲取快樂。
兩種行為都能獲取快樂,但是,存錢的快樂相較下來,更持久,更有成就感。
我存錢,就是為花錢。
因為手裏有積蓄,在購物的時候,我通常會挑選大品牌的商品。我並不是一個富二代,但是,存錢讓我擁有了富二代的底氣。
通過存錢買到的包包、衣服、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快樂的雙倍的!而且,我也不用擔心買了名牌就只能吃土了。
剛畢業時,我花錢大手大腳,每次到月末,我就沒錢了。這段時期,我只能吃泡麪、饅頭這些便宜又扛餓的食物。
後來,我開始存錢。有了積蓄後,我覺得我的生活質量更高了。每週獎勵自己吃一頓好的,每個月獎勵自己一件新衣服。
選擇提前支付人生,還是規劃人生,哪一種人生更好,很難有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前者風險更大。
正如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所説:那些因為透支未來而提前享受的快樂,遲早會讓你承擔相應的代價。
大部分年輕人初入社會時,是迷茫的。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曉程曾説過:
“青年羣體正處於人生相對不穩定階段,如果一些商家通過心理學工具不斷激發消費慾望,就會誘導公眾形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並最終導致一些青年人陷入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的追逐,造成家庭關係破裂,使個人的學業、成長受到影響。”
圖源:《暗金醜島君》
北野武在《北野武的小酒館》一書中,曾分享過這樣一個
故事
:
北野武母親生前一直堅持每月向他要錢,而且,他越出名,母親要得越多。他因此很討厭母親。後來,他母親去世,大哥將一個信封轉交他,信封裏是母親這些年替他存下來的錢,高達上千萬日元。
原來,母親知道他花錢大手大腳,便用嚴厲的手段替他存錢,刺激他賺錢。這筆鉅額存款,幫助北野武度過了人生許多困境。
人生充滿了無法預測的意外,提前做好準備,會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順暢;
人生也很長,選擇很多,我希望你能多走走那條看起來辛苦,但最後會很甜的路。
撰稿|朱門 設計|維尼
願大家早日實現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