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專家學者熱議《中國的民主》白皮書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光明日報記者 陳慧娟

1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除前言與結束語外,白皮書共分為5章,闡述了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如何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為何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以及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白皮書既介紹了我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也説明了我國如何進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等具體民主實踐。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何志鵬認為,白皮書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民主的宗旨和特色,即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為起點、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的利益作為指向、以人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衡量尺度的民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秉承着對人民負責的初心,真誠地規劃民主;在整個政策參與和決策制定的過程中,貫徹民主的原則,構築起真實的民主;民主運行的結果是要所有人得到生活質量的提升,是真正有效的民主。這就擺脱了將民主僅僅視為一種口號、一個標籤、一面旗幟的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將民主的本質內核貫徹到了治國理政的全方位、全成員、全過程。

“現代西方民主理論越來越將民主等同於選舉,實際上出現了‘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後無人過問’‘黨爭紛沓、相互傾軋’等現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祝靈君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選舉民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內容,也有協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環境中,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這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白皮書以事實説話,表明我國的民主是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師偉分析,民主質量的高低,固然有不同的比較維度,但任何比較的維度都不能不考慮民主實質內容的實現程度、民主程序及形式的完善程度及民主客觀上所達成的治理績效。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高質量,在民主的實質內容上,表現為人民當家作主的徹底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在民主體系中的至高無上地位和貫徹落實的充分性在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在形式及程序上則表現為全過程民主的全鏈條、全方位和全覆蓋,在治理績效上則在充分實現民主之共同價值的同時,還實現了科學高效合理公平的國家治理,成為一種最廣泛、最真實和最管用的民主,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羣眾美好生活的水平。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院長孟慶濤進一步闡述,從美西方國家將民主向第三世界國家推廣的效果來看,多數實行美西方推銷的所謂民主制度的國家,在國家治理上多不理想。而我國將“治理績效”作為評價一個國家制度有效與否、有競爭力與否的根本標準,將自由、民主、人權等納入治理績效框架,注重將經濟績效、政治治理模式、人權發展模式等結合起來,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理論、經驗和發展模式。

白皮書強調,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可謂當今世界多樣性民主實踐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它從本質上承認人類民主實現方式的多樣性,也必然從本質上認同人類現代化道路的多元性。”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錢錦宇指出,我國的民主既注重制度程序,更注重實際效果,既注重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民主制度體系,更注重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到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各環節和全過程。在一定意義上,這是對作為人類政治文明偉大發展成果的民主真諦的一次迴歸,必將在不斷追求實質性民主的過程中彰顯其獨特的優越性,從而為建構人類民主政治話語新秩序作出獨特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0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