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金羊網評:“國家賬本”交出民生“幸福賬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節用裕民”,要求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必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嚴禁鋪張浪費,不得違規新建樓堂館所,不得搞形象工程,一定要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切實以政府的“節”促百姓的“裕”。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國家行穩致遠的“壓艙石”,要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就需要我們管好“國家賬本”,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才能讓真金白銀變成人民羣眾嚮往的好日子。要管好“國家賬本”,需要我們讀懂賬本里的國計民生,這是關係到一個大國長遠發展“經濟命脈”,這是關係到每一個家庭幸福生活的“經濟源泉”,提高思想上的認識,才能在面對“國家賬本”的時候,更加慎重對待,在順民心、厚民生、增福祉上用心,盡最大的努力滿足人民新時期的新期盼、新憧憬,讓“國家賬本”管出國家發展的“加速度”、算出人民羣眾幸福的“民心賬”。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國家賬本”是關係國家長遠大計的“大賬本”,既需要我們在財政預算的時候科學謀劃,也需要我們在“國家賬本”結構上進一步優化,要讓“國家賬本”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要管好“國家賬本”並不容易,今年提出“節裕為民”,在政府過緊日子、老百姓過好日子的理念中,讓我們看到了“國家賬本”的民生情懷,正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讓“國家賬本”離人民羣眾的生活更貼近,更接地氣的“國家賬本”也更得民心。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賬本”既是管國家發展的“大事”,也是管千家萬户的“小事”,要管好“國家賬本”,既需要加強對資金的管理,合理分配資金的使用,也要避免資金躺在賬上“睡大覺”。民生連民心,民意定乾坤。“國家賬本”裏謀劃的是人民羣眾的幸福生活,要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國家賬本”傳遞的温暖,尤其需要多思民生之苦、多解民生之憂、多謀民生之利,讓真金白銀能夠沉得下、用得好,在民生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才能讓“國家賬本”發放更大的“民生紅包”,讓人民羣眾的心中湧動暖流。

“節裕為民”理念,不僅為“國家賬本”的使用、管理指明瞭方向,更是讓我們在這裏面深刻地感受到“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的初心使命,讓扶貧、醫療、就業、教育、養老、社保等多個民生領域,都能得到更大的發展,讓人民羣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據瞭解,247850億元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約佔14.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等其他支出11.4%、城鄉社區支出10.6%、農林水支出9.5%、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2%、公共安全支出5.7%……民生等相關領域的支出佔了大頭。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每一個人民羣眾的“小賬本”匯聚在一起就是“國家賬本”,要寫好“節裕為民”文章,就是寫好“民生文章”,在管好“國家賬本”中,讓人民羣眾的生活更上一層樓,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要國家富強,更要人民富足,這就需要我們在管“國家賬本”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打“大算盤”“算大賬”,也要常翻民生“小賬本”,更好用好“國家賬本”,讓“節”出來的資金能夠用到民生領域,讓人民羣眾的幸福“加碼”,繼續向着美好未來出發。(金羊網 文/婧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0 字。

轉載請註明: 【地評線】金羊網評:“國家賬本”交出民生“幸福賬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