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三角三省交界地的綠色蝶變
新華社南京10月26日電(記者陳聖煒)53歲的江蘇溧陽人王建倍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從開山採石轉行生態科技,從被監管者化身監管者,成為綠水青山守護人。
檢測完流動注射分析儀、側掃聲吶,他轉身走進監測室,遙控指揮無人船在天目湖水域採集水樣、檢測水質並實時傳回分析報告。如今面對這些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王建倍已不再陌生。
2005年,王建倍在溧陽市楊莊鄉投資興辦建材廠,開啓了開山採石發家史。不過,由於工廠距離民居不過200米,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粉塵,舉報、上訪時有發生。“這錢掙得心裏不安生啊。”王建倍説。
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溧陽是“三山一水六分田”,低山、丘陵多,淡水資源少。上世紀70年代起,溧陽被轟轟烈烈的礦山開發熱潮裹挾,水泥建材業一度成為主導產業。
起風揚塵灰,下雨流黑水。野蠻生長、無序競爭的重污染產業給溧陽經濟增了光,卻給生態抹了黑。
近年來,溧陽人主動作為,生態效應日益凸顯。截至2019年底,溧陽共關停採石礦、磚瓦窯等190多個,生態修復廢棄礦山50多個,累計投入近30億元開展區域治污一體化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目前,全市所有國考、省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好於Ⅲ類水標準,天目湖水域常年保持Ⅱ類水。
這期間,王建倍的建材廠經歷了數次整改,一度實現達標排放。在與環保單位密切接觸的過程中,王建倍認識到環保產業前景可期,這在他心中埋下了“推倒重來”的種子。
2013年,王建倍關停建材廠。兩年後,他投資了江蘇俊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環保無人船領域,產品廣泛應用於環境監測、海洋調查、安防救援等。
“以前天天灰頭土臉,掙了錢也抬不起頭。”王建倍説,天目湖的水清了,自己心裏也亮堂了。
近幾年,溧陽不斷夯實綠色生態系統,通過喚醒大山裏沉睡的自然資源,加速推進旅遊業,提升經濟發展含綠量,以全域旅遊推動鄉村振興。
2017年,由紅黃藍三色線勾勒而成的彩虹“1號公路”驚豔亮相。除了串聯全市主要景區,“1號公路”還巧妙地貫穿全市86個行政村、352個自然村、220多個鄉村旅遊景點,以路引景、串珠成鏈,開闢了“農路變景點、農區變景區”的農旅融合新路徑。
溧陽“1號公路”邊的一家民宿。受訪者供圖
“紅線寓意牢記歷史教訓,嚴守生態紅線,藍線象徵矢志打造天藍水清新溧陽。”溧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洪明説,“1號公路”由最初365公里發展至如今500多公里,讓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落成為網紅打卡地。
溧陽“1號公路”深受騎行愛好者青睞。受訪者供圖
據統計,溧陽“1號公路”已累計帶動沿線超10萬農民增收。僅去年一年,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超800萬人次,農旅收入超40億元,帶動5萬多農民增收。
溧陽“生態立市”理念為第三產業發展插上雙翼,也為傳統制造業指明瞭方向。
距離天目湖約5公里處,江蘇金峯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錨定高質量發展,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節能減排示範性企業。金峯水泥副董事長丁平俊介紹,5年來,工廠年均減排氮氧化物10000餘噸,減排率超過60%。
通過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金峯還承擔了溧陽全部建築垃圾、餐廚垃圾和80%生活垃圾的處理。“我們正申請在採石場和工廠之間建一條20公里的全封閉廊道,並且鋪上光伏板,將污染降至最低。”丁平俊説,廊道建成後有望成為溧陽“2號公路”。
經過治理,金峯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周邊生態環境改善明顯。受訪者供圖
溧陽連續多年躋身中國百強縣榜單,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長壽之鄉等。
“處處綠水青山,家家金山銀山,人人壽比南山”,這句藴藏溧陽人民樸素願景的民間俗語正逐步成為現實。
【來源:新華社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