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近期的熱詞裏面,“內卷化”被經常提起。那麼何為內卷化?按照廣義的解釋,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但細分來説,內卷化又可以應用於某些行業。比如,這一概念最早是用來研究爪哇的水稻農業。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農業生產長期以來原地不動,未曾發展,只是不斷地重複簡單再生產,不能提高單位人均產值。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在學術研究中,內卷化可以解釋為“沒有發展的增長”現象,只要是沒有產生髮展或創造等質變,卻在形式上瘋狂擴張、人員投入上越來越緊密的,似乎都可以納入到內卷化的範疇之中。前段時間,內卷化一詞被高頻提起時,無論是職場、高校等,萬物似乎皆可用內卷化來形容。那麼,汽車行業面臨着內卷化的問題嗎?從國內汽車市場汽車銷量及增長率中,就可以找尋出答案。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眾所周知,國內汽車工業相比國外晚起步了半個世紀之久。在中國發展汽車工業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汽車也是“王謝堂前燕”,只有經濟條件富裕的人才能擁有,還尚未飛入尋常百姓家。不過這也意味着中國汽車市場是一片藍海,且發展潛力巨大。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從此意味着中國能夠充分享受參與國際分工的好處。19年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也越來越深地融入世界,與此同時人們的收入水平也逐漸提高。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而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期,越來越多國外汽車企業與中國本土汽車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並將車型引入後進行國產,使得車輛的售價大幅降低,讓更多人可以跨過購車門檻。此時,自主品牌車企也在逐漸發展,並推出相比合資品牌車型售價更便宜的汽車。人們收入提高自然會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因此國內汽車市場新車銷量逐漸在提升。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2010年-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情況來看,雖然從2010年開始,國內新車銷量逐年提升,但增長率從2013年便逐年走低,隨後在2016年再一次升至高點,繼而又持續走低。並且,新車銷量在2018年也開始持續走低。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瞻產業研究院)

也是從2018年開始,國內汽車市場從增量時代轉入了存量時代,曾經的藍海市場也轉為紅海市場。但中國汽車產業在經歷市場黃金期後,已經發展的相當龐大,當汽車市場新車銷量處於減量狀態,不能很好地支撐起龐大的汽車產業後,行業便開始進入洗牌階段。因此在過去的2020年,我們看到不少汽車企業倒閉破產。與此同時,市場上的車型同質化程度高,而各大車企為了在更多細分領域中佔領市場份額,仍然在不斷堆加車型,但由於市場蛋糕縮小,且消費者購買最多的來來回回還是那些車型,市場份額在它們之間此起彼伏,所以實際上,這種不斷加推出新車進入市場的做法對自家銷量的提升並無多少作用。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並且,在行業洗牌後,市場上馬太效應愈發加劇,再者實力更強的車企開始降維打擊,頭部車企擠佔中部車企的生存空間,而中部車企則擠佔實力更弱的車企的生存空間。這就如一羣人圍着桌上的一個蛋糕,在大家都飢腸轆轆且都想吃飽飯的情況下,身強體壯的人自然會發揮自己的力量優勢,去擠走別人好讓自己吃到更多蛋糕。綜上這些情況,無疑很符合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內卷化的釋義。而當面臨內卷化的時候,傳統車企就需要思考如何應對當下的局面。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在國內汽車高速發展時期,為了佔領更多市場份額,不少車企都採用“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但在如今的市場大環境下,這套策略其實已經基本行不通。在消費升級年代,年輕消費者在汽車消費者羣體中佔比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車企需要做的是在某一價格區間所推出的車型,具有差異化、更富技術含量和競爭力的精品車型,而不是單純為了填補細分市場空白去推新車型。同時,在營銷上也可以再擴大消費圈層。當下我們可以看到,車企在推新車時所面向的受眾,幾乎千篇一律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或者所謂的“Z世代”。誠然,90後乃至00後會在汽車消費羣體中的佔比會越來越高,但70後、80後在當下汽車消費羣體中的佔比也不低,仍然具有不小的挖掘價值。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另外,對於自主品牌傳統車企而言,升維競爭也是一種方式,且已有一些自主品牌車企向上破圈,並品嚐到了升維競爭的甜頭。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種方式目前並不適用於全部自主品牌車企,畢竟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涉及到品牌力、核心技術儲備、營銷功底、用户口碑等一系列因素。例如一家自主品牌車企直接推出一款售價達二三十萬的車型,但其品牌力不足以支撐這個價位,難説服消費者為其買單,最終也只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此,在升維競爭這種方式上,不少自主車企仍需繼續“修煉內功”。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不過,還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傳統車企儘量擺脱內卷化現狀,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車繼續發力。縱使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但如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截止至2020年也不過才492萬輛,在2.81億輛汽車保有量總數中佔比極低,而且在未來的時間裏,發展新能源汽車仍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旋律。我在文中為何一直提的是傳統車企而沒有提到新勢力車企,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潛力仍然巨大,遠未到面臨內卷化的問題。此外,新勢力車企就是為新能源汽車而生,傳統車企則是開拓了燃油車市場之後,又開闢新能源汽車版塊,兩者存在差異。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就目前而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得不錯且銷量有聲有色的傳統車企,可以説是屈指可數。不少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尚未跟上步伐。但這並不代表目前落後的車企就沒有機會,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5G技術、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細分領域,仍有巨大的創新發展空間,同時這些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如若在燃油車領域實力較弱的傳統車企能在新能源汽車的細分領域實現突破,那麼何嘗不是一種提升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實現彎道超車的途徑?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總得來説,不管是一線還是幾線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都有不小的發展空間,最後拉開差距就在於破局的決心,以及是“空談”還是“實幹”。而回歸到燃油車市場,傳統車企則應當思考如何建立核心技術壁壘,同時儘量避免產品同質化,體現產品的差異化,以及在營銷和服務上創新發力。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7 字。

轉載請註明: 時至2021年,傳統車企該如何面對內卷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