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祝著節各民族羣眾踏歌起舞。黃鵬歡攝

近日,從都安瑤族自治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全縣開發各類鄉村公益性崗位在崗人數13492人,是上年同期吸納就業人數的2.28倍;全縣脱貧人口(含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13254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4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9790元,同比增長27.19%。

今年以來,該縣瞄準“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穩定脱貧”的脱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深化改革,整合各類專項補助資金使用,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脱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就業,防範化解返貧致貧風險,不僅解決了脱貧羣眾的穩定就業和持續增收難題,而且讓農村的人居環境得到改善,以改革之手推開了羣眾幸福之門。

黨的十九大以來,該縣緊緊圍繞中央、自治區和市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加快轉型升級、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引領全縣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開創嶄新局面。

謀劃改革方面,做到把準方向、錨定目標。先後組織召開了16次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着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各項重點改革任務取得顯著成效,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進改革方面,做到普遍參與、成果顯著。進一步動員全縣各單位各部門深入貫徹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會議精神,認清改革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統籌抓好面上各項改革的基礎上,狠抓重點領域改革,強化重點攻堅,把實現高質量發展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勇於創新、敢闖敢試,努力探索更多改革先行路徑,創造更多改革新鮮經驗,推動一批能夠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保障改革方面,做到督導並重、務求實效。加強改革績效考評工作,推動各部門進一步狠抓改革注重實效,有效保障全縣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進和抓出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讓人民羣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該縣創新推出了“貸牛(羊)還牛(羊)”產業發展模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羣眾養殖牛羊產業增收致富。都安“貸牛(羊)還牛(羊)”發展模式被列為全國產業扶貧典型範例進行推廣;都安澳寒羊肉被列入首批《全國扶貧產品目錄》;都安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2021年,都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總產值達49.2億元,其中,牛羊主導產業產值34.3億元,累計帶動5.3萬户脱貧户參與,受益羣眾8.7萬人,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321元,高於全縣農民人均水平32%。產業發展助力全縣20多萬各族羣眾成功脱貧摘帽,2020年如期實現整縣脱貧摘帽目標。

該縣大力實施工業發展“1234”發展戰略,進一步推動產業提質升級發展,其中,西江魚峯水泥、百億碳酸鈣、牛羊冷鏈物流等產業發展,以及編織、葡萄酒、書畫紙等產業轉型升級,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放合作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

該縣加快“物流網”建設,建成廣西都安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澳寒羊新型全自動化冷鏈加工廠,推進加工物流產業集羣發展,物流活縣能力進一步提升。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充分利用粵桂協作機制,讓都安牛羊肉產品暢銷大灣區。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2017年至2021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額為1.16億美元,年均增長9%以上,出口總量居全市前列。2022年成功引進一家合資企業,實現利用外資工作新的突破。

農業農村體制改革成績突出

該縣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建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台。加快推進村莊規劃“多規合一”,完成12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強化農村“兩違”綜合整治,恢復土地原貌5.7萬平方米。加強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建成40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加快農業保險體系建設,新開2個種植險種、5個養殖險種。推廣和完善“農金村辦”模式,建成村級“三農金融服務室”253個。該縣被評為“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先進縣”;板嶺鄉永仁村,地蘇鎮拉棠村、大定村被評為“自治區鄉村振興改革集成工作優秀試點村”。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今年上半年,該縣城區環境空氣監測181天,優良天數為179天,優良率98.9%。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治理岩溶面積6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41.4平方公里,實施封山育林4144.59公頃。該縣成為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現場推進會觀摩點。全面實施國土空間規劃,《都安瑤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通過專家評審,都安生態宜居家園躍然入目。

民主法治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

該縣全力開展“無訟村屯”創建工作,“無訟村屯”工作經驗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選編。2018年以來,案件受理數從125件逐年下降至95件,2022年案件數較上年同期下降7%。打造新時代智慧司法“148”調解指揮中心,創建“一站式”矛盾糾紛受理解決平台,持續推進“互聯網+智慧法院”建設,巡回法庭共下鄉送達、開庭2340場次,人民羣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社會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該縣統籌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全縣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837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47209人。完善人才培育和使用機制,人才總量佔總人口的比例為1.86%。推動健康扶貧工作開展,落實村醫招聘計劃52人,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496人,為農村培養定單定向醫學免費生53人,為19個鄉鎮扶貧工作站引進“三支一扶”人員93人,引進緊缺人才208人。

該縣堅持優化營商環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優化、環節簡化、網上運行、部門聯辦等工作,紮實推進“一事通辦”改革,用政府減法換市場加法,着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營商環境不斷得到優化,企業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文化體制改革紮實推進

該縣全力推進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創建工作,先後成功打造3個“國字號”公園(澄江國家濕地公園、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澄江國家水利風景區)、4個4A級旅遊景區(三島灣國際度假區、密洛陀文化公園、澄江國家濕地公園、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2個廣西生態旅遊示範區、10個星級鄉村旅遊區(農家樂)。榮獲“廣西旅遊標準化示範縣”稱號。

該縣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後建成密洛陀文化傳習基地、瑤族篩箕宴傳習所、地蘇鎮拉棠村石橋屯非遺傳習基地等。全面完成“一微一台一報一抖音兩端口”全媒體傳播矩陣搭建工作,推動新時代融媒體做強做優,有效提升新聞服務羣眾能力,全面守牢意識形態陣地。《都安文藝》成為全國文學報刊聯盟文學內刊委員會首批理事單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53個村(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設任務如期完成。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更加完善

該縣持續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實施“領頭雁”工程,創新開展“雙聯八好”黨建聯繫制度,“鄉鄉有亮點,遍地黨旗紅”黨建示範帶建設工作有新的提升。

目前,全縣10784名機關黨員幹部與52053名農村黨員、羣眾結對幫扶,1245個基層黨組織聯動融合發展,黨的基層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組織動力。以“黨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全縣所有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深入推進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工作,堅持幹部能上能下原則,共提拔幹部411人,執政基礎持續夯實。

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

該縣深化派駐機構改革,設立14個派駐紀檢組和1個派出紀工委,實現派駐監督全覆蓋。實施推進監察工作向鄉鎮延伸改革方案,規範設置鄉鎮監察機構,明確鄉鎮監察職責權限,全縣派駐機構共立案36件。

該縣深化監察體制改革工作,推動監察職能向鄉鎮延伸,19個鄉鎮監察辦公室配備人員38名。制定《都安瑤族自治縣開展鄉鎮“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創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把6個紀檢監察室、15個派駐(出)機構、19個鄉鎮紀委和派出監察辦公室整合為4個聯合協作辦案區,辦理案件116件,主動約談26人次,把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提供紀律保障。(黃鵬歡 王莎)

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隆福鄉大崇村“積分制”改革,村民用積分兑換瑤山羊。韋冬慈攝
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都安澄江國家濕地公園。石蓓蕾攝
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下坳鎮隆壩村中心羊場。黃潤生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8 字。

轉載請註明: 以改革之手推開幸福之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