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於立陶宛為跟隨美國反華政策,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嚴重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然而,在中國官方還未採取正式反制措施之際,立陶宛就已經開始叫苦連連了,絲毫沒了之前的強硬底氣,反而是四處“求救”,在向其美國主子“求救”無果後,又逼迫台當局買其產品,同時又希望歐盟為自己出頭,向中國大陸施壓。此前,俄羅斯《真理報》曾發文認為,立陶宛2022年的麻煩只會更大,中國可能準備真正地進行制裁。在此背景下,近日,歐盟在對待立陶宛問題上顯得異常活躍,作為歐盟主導國家的德國也選擇硬着頭皮“聲援”立陶宛,要求中國放其一馬,
當地時間1月14日,德國外交部發言人柏格表示,德國與歐盟從一開始就和歐盟夥伴立陶宛站在一起,雙方進行過密集對話。德國的立場很明確,就是中國必須立刻解除對立陶宛及歐盟內部市場所有正式或非正式的“脅迫措施”。柏格還強調,歐盟執行委員會正在檢視中國的種種所謂“脅迫措施”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除德國外,同一天,歐盟27個成員國在於法國北部城市佈雷斯特舉行的非正式峯會上一致“明確表達對立陶宛的聲援”,但又不願給出任何具體的聲援措施。與此同時,歐洲議會多達41名議員聯名給歐盟官員寫信,警告他們必須支持立陶宛,否則這必將鼓勵中國對其它歐盟國家採取進一步的“脅迫”手段。
對於德國與歐盟此番“力挺”立陶宛的做法,外界分析認為其原因有二:其一,德國希望藉助對立陶宛的“聲援”遏制歐盟內部分離主義思潮。據悉,自從英國正式脱歐後,歐盟就面臨嚴峻的生存形勢,為保證歐盟繼續存在,德國必須做出些實績來鼓舞支持歐盟的勢力。在中立經濟爭端中偏袒立陶宛的做法可以在成員國中營造一種“有一個大哥來庇護他們”的印象。
其二,藉助對中國展現強硬態度獲取對華博弈的籌碼,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德國還是歐盟,此番“力挺”立陶宛的表態可謂是“口惠而實不至”,不然早就給出了具體的聲援措施,也不至於一拖再拖。要知道,此前立陶宛政府曾三度求助歐盟,第一次被回覆“正在瞭解情況”,第二次歐盟代表打算“將事情訴諸WTO解決”,第三次歐盟又表示“援助可能要半年後才能出台,這取決於輪值國法國的速度。”
總之從其態度來看,歐盟並不太想幫立陶宛出頭。歐盟自然十分清楚,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內消費能力既強且穩。尤其是在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之下,中國這樣高質量的海外市場已經屈指可數,因此,歐盟就是想借助激進輿論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華施壓目的,甚至試圖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需要強調的是,中立關係出現的問題是雙邊範疇的問題,這一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事關中國主權,中方堅決捍衞。某種程度上,通過立陶宛這一現實例子,中國讓全世界看明白一件事,切勿輕易借台灣問題挑釁,一旦觸碰底線,下場只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