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孫珺)5月17日起,孩子們的零食裏不能添加反式脂肪酸、經輻照工藝處理過的原料,食品添加劑指標也要與嬰幼兒輔食標準看齊……兒童零食結束“真空”狀態,有了“高門檻”。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正式發佈《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據悉,這也是國內首份關於“兒童零食”的標準。
5月17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天貓食品、良品鋪子等單位聯合制定的《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同步發佈。《白皮書》指出,近年來,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總量佔食物總消費量的21%左右,預計兒童零食市場將有望達到千億規模。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孫君茂介紹,中國兒童零食的消費結構相較於發達國家,仍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市場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間。然而,中國兒童零食潛伏着不少隱憂:部分兒童食品為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部分零食打着“兒童”概念,但成分其實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部分家長對兒童食品的選擇判斷欠缺。
武漢晚報記者查閲資料瞭解到,國內除對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有規定外,尚無關於兒童零食的概念和標準。
標準如何制定?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無論是食材選擇、產品配方,還是生產工藝,甚至是包裝,都以對兒童安全為前提。此外,在研發時還要做好食材的“減法”和功能上的“加法”。圍繞這些原則,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信息追溯分會、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研究所、良品鋪子等單位聯合牽頭制定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經過一年多的籌備、調研、起草、公開徵求意見、審查後,正式發佈實施。
該標準明確定義了“兒童零食”,是指3-12歲兒童食用的零食,並提出兒童零食不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能使用輻照處理的原料、少鹽少糖少油、食品添加劑指標對標嬰幼兒輔食,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等。並且,對兒童零食的包裝、設計以及過敏原等做出了安全要求。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介紹,該標準填補了國內相關標準的空白,將對兒童零食市場的進一步規範起到積極作用。她透露,將推動該團標成為國標。下一步,兒童零食的每類產品具體指標還會陸續出爐,比如糖果類、奶製品等一一進行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