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向西藏進軍築路,18軍的官兵經受着物資供應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難,在荒山野嶺展開了頑強的築路戰鬥。施工過程中《歌唱二郎山》這首軍歌誕生了,歌曲不僅唱出了官兵戰士不畏艱險的革命豪情,也唱出了藏族羣眾對跨過天塹、溝通世界的渴望,讓我們來聽聽18軍用血肉之軀開山鑿路的故事。
二郎山位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橫斷山系之間,也是內地通往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這裏山勢陡峭,在東西距離不到60公里的範圍內,二郎山的海拔卻從600米陡升至3500多米,而征服天塹越通途,眺望外面的世界,就成為了當地人一直以來的夢想。
原18軍158團1營機槍連藏文幹事 杜琳:全中國陸地,除了西藏都解放了,只剩下西藏這一塊地方。
1950年,面對一無圖紙,二無工程機械,三無技術人員的“三無”境況,還要戰勝惡劣的氣候和與反動勢力作戰等困難。築路的官兵穿着單薄的棉衣,身上捆綁着繩子吊在半山腰,一個人扶着鋼釺,一個人揮着沉重的鐵錘,劈山鑿石。
原18軍158團1營機槍連藏文幹事 杜琳:我們在清江河畔的河灘地,每個人發一把鐵錘,發一捆稻草,把稻草擰成稻草繩,做一個稻草繩的繩圈,圈住這個鵝卵石,拿錘一砸。自己的鐵錘砸住自己的手,常有的事。
雖然鐵錘砸到手腳是“家常便飯”,但戰士們築路熱情高漲,還常常因為搶鐵錘,爭得面紅耳赤。
四川省天全縣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高紀志:有的戰士一搶到大鐵錘,怎麼也不肯撒手。有的怕第二天搶不到大鐵錘,晚上偷偷把大鐵錘藏起來。打炮眼的戰士楊海銀一口氣打了1200錘,成為全軍皆知的千錘英雄。
杜琳:不管是滿身大汗,不管是砸傷手腳,大家都是堅持着,另外就是抬石頭磨破了肩膀,都是咬牙忍住。我的肩膀現在還很好,我現在還能擔挑,為什麼呢,都是練出來的,這一塊皮成了“橡皮”了。
築路官兵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近萬人在一起施工,天天要吃飯,山高路遠,沒有人煙,買不到蔬菜,部隊只好專門抽調戰士,天天出沒在樹叢、荒草、亂石之中,抵禦着寒風、螞蝗、蟲蟻的襲擊去割挖各種野菜。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11萬立方米土石方,打通了二郎山的路。
杜琳:我當時不由自主地會唱起《二郎山》這個歌。(唱)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古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
在隨後的4年時間裏,解放軍第18軍的官兵正是憑藉着”二郎山精神”,一鼓作氣,修通了長達2416公里的川藏公路。
60多年過去了,川藏路不斷改建修繕,從當時的砂石路改建為現在的柏油路,千千萬萬的車與人在這條路上通過,成千上萬噸的貨物從這條路上源源不斷地運進藏區。戰士們以血肉之軀鋪就的天路也將“二郎山精神”代代相傳。
原18軍53師157團宣傳隊文藝戰士 娜喜:就是這個信念,要解放西藏,把五星紅旗插在喜馬拉雅山上,這是最鼓舞人、也是最有力量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