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線工作者的“城市避風港”:小驛站裏的民生温度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綜合

驛站內提供綠豆湯消暑。 巫家宏 攝

中新網杭州8月14日電(張煜歡 巫家宏)8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上午,43歲的環衞工人張運紅與往常一樣,在杭州的烈日下進行環衞清潔工作。一滴滴汗水順着額頭滑落,環衞服濕了又幹。“大姐,快來裏面乘乘涼。”一名志願者在一個公交崗亭外招呼着她。張運紅一走進去,空調扇的陣陣涼風將身上的暑氣很快驅散。

“mini小紅車城管驛站?”張運紅沒想到,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小崗亭改造後成為一個微型的城管驛站。原先她與工友們大多前往一公里之外的驛站休息,將那裏作為“紮營地”。如今環衞作業處旁就有了歇腳點,張運紅很是驚喜。

在杭州,為一線工作者打造的城管驛站已在角角落落生根,夏日遮陽冬日避風,一個個小驛站裏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過去日曬雨淋的勞動者們,在這裏品味到平凡而幸福的小康味道。

小紅車驛站旁環衞工人的合照。 巫家宏 攝

“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

自從2016年第一個城管驛站落地以來,杭州已陸續開放使用城管驛站179座。此次杭州江乾區新開設的5處mini小紅車城管驛站,基本設立在兩處相隔較遠的城管驛站之間,有助於擴大驛站服務範圍,消除服務盲區。

在這個由公交崗亭改造過的4平方空間內,“塞滿”了無微不至的關懷。

走進mini小紅車城管驛站,冰箱裏放着礦泉水和環衞工人的盒飯,兩側有飲水機和加熱盒飯的微波爐,除了身側的空調扇;一旁的壁櫥裏放着各類雜誌,急救箱裏放着藿香正氣水、花露水等夏天常用物資,剩餘區域也被精心準備的綠植填滿。

張運紅笑稱,這個微型驛站“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

對許多外地務工者來説,城管驛站的推出,不僅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歇歇腳、熱熱飯的地方,也逐漸成為其第二個“家”。

吳子蓮十年前從江西來到杭州做環衞工人。2016年,杭州市第一家城管驛站——新塘城管驛站落成,在附近工作的吳子蓮開始兼任新塘城管驛站的管理員。

吳子蓮和女兒在驛站裏吃蛋糕。 巫家宏 攝

臨近中午,她聯繫驛站的相關運營單位,不一會兒工作人員就會帶來綠豆湯。11時許,幾名環衞工人三兩成羣走進驛站。吃過飯後,他們搬出驛站備好的躺椅各自鋪開,在中午短暫的休息時間內先安穩睡上一覺。

“過去沒有城市驛站的時候,一到中午,環衞工人只能找個角落吃飯,因為沒有工具和地方加熱、儲備食物,有時飯餿了也沒有辦法。直到城管驛站建成,這些不便才得以解決。”吳子蓮説。

據瞭解,在杭州,有的城管驛站還配備了浴室,環衞工人還能在此沖澡緩解炎熱。

“現在大家都把這裏當做家一樣。”吳子蓮笑着説。她的女兒在一旁乖巧地吃着蛋糕,小女孩昨天剛剛在驛站過完自己的生日。

mini小紅車城管驛站內。 巫家宏 攝

尊重勞動者 體現城市人情味

如何將一個小小的城管驛站建好,杭州也有着自身的嚴格標準。

2018年12月,杭州市地方管理標準《城管驛站管理規範》正式發佈,為該市城管驛站的配置標準、日常管理與服務功能提出了明確的參考依據。標準提出,建設城管驛站不僅需要滿足一線勞動者用餐、休息、學習、交流、應急等基本需求,更需要將其建設成當地特色和文化體驗的展示窗口。

在杭州最大的城管驛站——石德立交橋城管驛站,辛苦完一上午的市政工人周小豐正在裏面和工友看書。“讀書是很有必要的,驛站裏有的書可以學到各種技能,還有的書可以學到基層管理。”周小豐説,平時環衞工人很少有時間去圖書館,而驛站這個“家”就能滿足閲讀需求,工友們一有空就愛“泡”在這裏。

石德立交橋城管驛站內不僅有社會各界捐贈的書籍,還新穎地配備了介紹一線市政工人工作的模型,包括市政工人瀝青攤鋪、人行道維修、下水道疏通等場景。周圍社區的青少年來參觀時,還能從電子觸摸屏上了解市政工人的具體工作內容。

周子豐(右)和工友在驛站內看書。 張煜歡 攝

關懷一線工作人員,並將其樹立為年輕一代辛勤工作、吃苦耐勞的榜樣,杭州如是尊重着勞動者。

江乾區市政養護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管驛站還會在每月5號開展大型志願者活動,聯合社會上的愛心團隊在驛站開展講座或諮詢,為一線工人在健康、財政、法律上提供支持。

杭州最早建立的城管驛站,俯瞰是兩片葉子的形狀,有着為一線工作者們遮風擋雨的寓意。到2020年10月,杭州將建成224座城管驛站,為更多在這個城市打拼的人們築起“避風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