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最貼心的“育兒張醫師”,擁有健康的身體,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如:不偏食、不厭食、不挑食!並且要做到每天體育鍛煉!還有多喝水,多吃水果。健康來自健康的生活習慣,關注張醫師,每天為大家推薦健康小妙方。
俗話説“兒大避母女大避父”,講究的是孩子長大後,即便是親生父母,作為異性該避嫌也是要避嫌的。
有些人覺得這樣的做法很有道理,畢竟男女有別,父母和孩子在小時候也就罷了,等到孩子長大後,適當的避嫌是很有必要的。
但也有些人覺得這樣的做法並不合適,親子之間本來沒有這些那些雜念,強行要求父母子女避嫌反而變得尷尬,再説了,等到父母老得走不動路了要子女伺候左右,難道還要硬是扯什麼“男女有別”?
現如今還有一種觀點,似乎還要更合適一點: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
今天就讓我們從情感和性格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句話其中的道理:
1、兒大要避母
在孩子小時候,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一樣,而父親則較少地出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對於男孩子而言,幼兒時期也是一樣要和母親保持親密關係的,伴隨着母愛的成長,才是對孩子身心健康最有益的發展。
但是,隨着男孩年齡的增長,母親必須要學會慢慢放手,慢慢實現和兒子的分離,讓兒子獨立面對世界。
如果母親捨不得放手,總是以愛的名義呵護兒子,事無鉅細地關心,就會導致兒子變得懦弱、無能、缺乏主見、缺乏責任感、缺乏探索精神;而且,長大後和母親太過親密的男孩還容易變成媽寶男,缺乏陽剛之氣,遇事只會尋求媽媽的意見。
真正的母愛,不是對孩子的佔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2、女大不避父
之所以説女大不必避父,是因為父親本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席就比較少,而作為女孩子生命中接觸到的第一位異性,又會對女孩子日後親密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女兒和父親的關係比較好,得到充分的鼓勵和認可,就會變得更加自信,也無需在其他異性那裏謀求價值感。
反之,如果女兒和父親關係很差,父愛缺失,那麼女孩子和異性相處時便可能問題頻發,更是容易被渣男所騙,為了虛無縹緲的曖昧而付出全部的信任,最終卻失財失色。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兒大要避母,女大不避父”這種説法,主要是從孩子性格成型的方向去做考慮的,而非注重男女之防。
而事實上,性別性別,異性確實有別,父母子女間適時避嫌也是理所應當,這對於孩子性教育、性觀念成型意義重大,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