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雖然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科學育兒的方法不斷地湧現,卻仍有一些家長認為他們有權利去規劃孩子的未來。

奉行權威和嚴厲去管教孩子,抱着“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想法。認為只有讓孩子在身體上感覺到痛,他們才能記住教訓成長的更好,但後果卻往往難以預料的嚴重。

楊輝小時候很優秀,唱歌、寫詩、小提琴都是他的強項,還是二級鼓手。

可長大後他和弟弟卻成了“殺人惡魔”,是襲警案的主犯。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而被指責家長教育方式不對時,他們的父親卻大呼冤枉:我在兒子身上花的心血只有我自己知道。

而事實是脾氣暴躁的父親對兒子們時常拳打腳踢;

他為了教育二兒子聽話,有一次洗腳時孩子頂了一嘴,他就把臉盆連同洗腳水一起猛地扣在孩子頭;

他覺得游泳太危險,楊輝想學,他就跟在孩子的後面,接着突然出現把兒子按在水裏使勁淹。

每次父親不在家,楊輝哥倆都最開心,只要父親一回來,他們就全部沒有了聲音。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當得知父親因為傷心過度患了嚴重的心臟病時,楊輝説:我恨死他了!要是他死了,我連一滴眼淚也不會掉!

在管教孩子過程中,似乎打孩子比較簡單易行,又能夠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變好。

但實際上,卻是家長在發泄自己的情緒,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會顯示父母的無能和對孩子造成難以預料的惡果。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1、滿腔柔情卻像尖刀

有研究表明,對孩子打罵越多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心血和熱愛不比其他父母少。

他們對孩子有滿腔的愛卻用錯誤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就像把柔情變成了尖刀刺在孩子身上。

這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恨鐵不成鋼”更不能為自己的暴力開脱。

當打完孩子,看着他身上的傷痕,即使再潸然淚下,再感到心疼,也於事無補,只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癒合的傷害,最終釀成苦果。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2、棍棒之下出逆子

古語説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確有不少孩子在打罵中學會了孝順父母。

但是親子關係只能維持表面的良好,他們只是被打罵得屈服,孩子的身心都已經受到了傷害,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他能力方面的缺失,只會給一生帶來永久的傷痛。

另外,過於嚴厲的教育方式比如打罵很容易造成反社會人格,若是研究一些案件就會發現,罪犯之所以淪為罪犯,幾乎全與家庭暴力事件有關。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3、打罵讓孩子失去愛的靈魂

美國監獄的一項分析報告中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為其對於愛的基本需要和個人尊嚴的感情沒有得到滿足而導致犯罪的。

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若是缺失,人會產生驚人的摧毀力、爭鬥、煩惱不斷。

環境影響人是毋庸置疑的,若周圍的環境都是批評,那孩子也會學會指責;

若周圍的環境充滿敵意,那孩子也會學着爭鬥;

但若周圍都是鼓勵的聲音,孩子也會自信起來。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將孩子置身棍棒中的父母,難道不應該問一下自己:孩子是生活在什麼之中的?這是想要讓孩子學會的嗎?

大多數的人生悲劇背後都有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

希望父母在用自己滿腔的愛幫助孩子健康成才時,不要選擇棍棒這種教育方式!

題外話:

你支持棍棒教育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逆子,想讓娃成才,就別再打他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