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六部門:加大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力度 提高既有建築綠色化水平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綜合

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王仁宏)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民政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結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維護等工作為抓手,積極改造提升社區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消防、生活垃圾分類等基礎設施,在改造中採用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等綠色產品、材料。加大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築綠色化水平。

《方案》明確,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社區設計、建設、管理和服務等活動的全過程,推進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嚮往。同時,使生態文明理念在社區進一步深入人心,推動社區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方案》圍繞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營造社區宜居環境、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區綠色文化等方面對綠色社區創建提出落實要求。

建立健全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機制。綠色社區創建要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機制建設、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有機結合。堅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和社區居民委員會主體作用,統籌協調業主委員會、社區內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綠色社區創建。搭建溝通議事平台,利用“互聯網 共建共治共享”等線上線下手段,開展多種形式基層協商,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推動設計師、工程師進社區,輔導居民謀劃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方案,有效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生活垃圾分類、節能節水、環境綠化等工作。

推進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結合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維護等工作為抓手,積極改造提升社區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消防、生活垃圾分類等基礎設施,在改造中採用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等綠色產品、材料。綜合治理社區道路,消除路面坑窪破損等安全隱患,暢通消防、救護等生命通道。加大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築綠色化水平。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設施。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舉措推進海綿化改造和建設,結合本地區地形地貌進行豎向設計,逐步減少硬質鋪裝場地,避免和解決內澇積水問題。

營造社區宜居環境。因地制宜開展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整治小區及周邊綠化、照明等環境,推動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合理佈局和建設各類社區綠地,增加蔭下公共活動場所、小型運動場地和健身設施。合理配建停車及充電設施,優化停車管理。進一步規範管線設置,實施架空線規整(入地),加強噪聲治理,提升社區宜居水平。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加快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補齊在衞生防疫、社區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打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結合綠色社區創建,探索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

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進社區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統智能化建設。搭建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門各類業務信息系統。整合社區安保、車輛、公共設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記等數據信息。推動門禁管理、停車管理、公共活動區域監測、公共服務設施監管等領域智能化升級。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社區服務。

培育社區綠色文化。建立健全社區宣傳教育制度,加強培訓,完善宣傳場所及設施設置。運用社區論壇和“兩微一端”等信息化媒介,定期發佈綠色社區創建活動信息,開展綠色生活主題宣傳教育,使生態文明理念紮根社區。依託社區內的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態環保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貫徹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編制發佈社區綠色生活行為公約,倡導居民選擇綠色生活方式,節約資源、開展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區綠色文化。加強社區相關文物古蹟、歷史建築、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保護,展現社區特色,延續歷史文脈。

《方案》要求,全國層面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及時溝通相關工作情況。各地有關部門要把綠色社區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破解難題,統籌推進綠色社區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