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住宅普遍存在不適老問題 適老化改造需全齡維度考慮

適老化改造:

讓老人出行不再“磕磕碰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秉志

受傳統觀念及養老機構牀位不足等因素影響,當前,居家養老仍是我國主流養老方式。然而,家中沒有呼叫、報警設施,衞生間缺少扶手、光線昏暗,老舊樓房沒安裝電梯……這些安全隱患與不便,都可能給居家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危害,即使足不出户也有安全風險。如何讓老年人在家中安全養老,已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話題。

日前,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培育公平競爭、服務便捷、充滿活力的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引導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

城鄉住宅普遍存在不適老問題

今年92歲高齡的吳老,一直被困在室內。一年前,因為被一個空紙箱絆倒,吳老不慎跌傷導致骨折,儘管恢復得不錯,卻還是要藉助行器走路。由於家裏衞生間狹小,助行器推不進去,吳老的大小便只能在衞生間外解決。

吳老所面臨的困境並非個案。早在2013年,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天津大學聯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2座大中城市100個典型社區調查顯示,66.2%的城市老人曾在家中發生意外傷害。這其中,廚房和衞生間是最易發生傷害的地方,佔比75.4%。

“老人在家不安全,一大原因在於住宅不適老。”北京安馨養老(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鄂俊宇認為,大家往往把居家養老的關注點放在上門照護等服務上,卻忽略了住宅建設適老性設計與配置問題。很多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常有不服老的心理,但實際上這一羣體的跌倒風險更大。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表明,58.7%的城鄉老年人認為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其中農村高達63.2%。超過半數的城市老年人認為,住房主要存在三大問題:沒有呼叫和報警設施,沒有扶手,光線昏暗。其他不適老問題還包括:廁所或浴室不好用、門檻絆腳或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易滑倒等。

由於沒有電梯,下樓這件小事,卻成了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年人的天大難事。與普通電梯比,擔架電梯的缺少更讓人揪心。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發佈報告顯示,2019年,一項覆蓋北京市17個小區的調研發現,在建築時間為1980年至2010年的小區內,94棟高層建築的394部電梯,均未設置醫療急救擔架電梯。

隨着我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的基礎設施難以適應老齡社會要求的矛盾日益凸顯。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李佳認為,在基礎設施新一輪投資建設中,對新的基礎設施做前瞻適老化設計,對舊的基礎設施做全面適老化改造,有利於推動實現全齡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老齡社會。

適老化改造正“遍地開花”

“無論是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還是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都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在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看來,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是老年人的福音,勢在必行。

“適老化改造,通俗講是為了適應老年人的生活而做出的一些積極改善變化,這和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息息相關。”朗力養老聯合創始人劉英認為,受傳統文化影響,大多數老年人仍把居家養老作為首選養老方式。然而,很多子女並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老年人空巢率越來越高。隨着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獨自在家的風險也會增大。

目前,我國多個城市開始推動居家適老化改造,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趨勢。劉英舉例説,朗力適老化改造的第一個用户是75歲偏癱老人陳大爺家。陳大爺平時由老伴照護,老兩口無兒無女,住的是30平方米廉租房。陳大爺平時上廁所、洗澡、下樓外出等活動,都由老伴攙扶協助,但是隨着老伴年齡越來越大,已是力不從心。陳大爺不忍心看着老伴辛苦照顧自己,寧願自己躺在牀上。久而久之,陳大爺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通過和老人溝通與評估,朗力適老化改造最終給陳大爺不偏癱一側的牀邊安裝上助力架,順着助力架一直到客廳、衞生間等地方都安裝了扶手,還根據老人身高安裝了可移動兩用馬桶。當陳大爺第一次藉助牆邊的扶手,獨立顫顫巍巍地走到客廳,看到陽台外面的風景,老人流淚了。陳大爺不禁感慨,“幸福來得如此簡單,竟然靠一根扶手就可以換來”。

由於每個老人身體情況不同,每個家庭環境也不一樣,這注定了適老化改造需要“私人定製”。“目前很多養老服務模式尚未打開老人家的門。”鄂俊宇説,一方面,應通過適老化改造,讓老人居家環境更安全,解決“摔不起”的痛點。另一方面,要打造個性化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用市場化方式,讓活力老人、半自理老人、卧牀老人都享受到居家適老化改造、居家養老用品、健康租賃“三位一體”的個性化定製服務。

適老化改造需全齡維度考慮

住宅適老化改造只是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的一部分。李佳認為,新一代老齡羣體具有健康水平更好、退休收入更高、心理期待更多的特點,他們的活動範圍已不侷限於家庭之中,需要在更寬領域、更多層面全面進行適老化改造。

“比如,在社區適老化方面,要立足老年人羣體需求,推動坡道、樓梯、電梯、扶手等公共建築節點和休息設施、標識系統等社區公共設施無障礙;在交通適老化方面,要加強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在商業適老化方面,要廣泛使用慢速電梯、大字標籤、輕量化購物車,構建無障礙購物環境。”李佳舉例説。

北京大學老齡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傑華也認為,適老化不僅針對老年人,也應該針對所有人,屬於全齡維度。因此,對這一維度要有更加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包括交通住房、社會公眾參與、尊重與包容、户外的空間和建築以及設施等多方面,應該從廣義上做這件事。

還有專家呼籲,數字科技雖然帶來很多便利,但面對老人,科技還需放低身段。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左美雲認為,適老化應該與智慧化結合起來,即智慧養老化,這樣可以做很多基於老年的監控檢測數據分析,更多考慮老年人的廣泛需求。

2019年4月,由安馨養老參與實施的北京市首個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試點項目正式啓動。除小區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外,試點項目還為部分重度失能老人家庭做了居家適老化改造,並通過智能設備進家,實現對老人就寢、如廁、洗浴等數據實施監測,如有異常,醫護人員和家屬可第一時間獲悉。

“居家適老化改造不是一次性工程,隨着老年人身體和家庭變化,需要持續提供服務。”鄂俊宇認為,居家適老化改造必須建立標準化體系。自2015年,安馨養老開始探索居家適老化改造服務模式,並逐步構建了從居家服務到老舊社區、養老機構、城市公共環境適老化改造的專業體系,初步形成從解決“摔不起”到實現“養得起”的完整業務鏈閉環。“適老化改造既是民生事業,又是市場消費,需要全社會從頂層設計入手,讓主管政府部門、街道社區、物業公司及每一位老年人家庭都參與其中,而適老化改造行業及從業企業也會逐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路徑。”

“老齡羣體既可以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受益者,也可以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者。”在李佳看來,隨着適老化改造步伐加快,未來,適老化基礎設施將通過實體與網絡的雙重作用,不斷消除老齡羣體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的障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9 字。

轉載請註明: 城鄉住宅普遍存在不適老問題 適老化改造需全齡維度考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