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乾旱之地“結出”熱帶水果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丁海温室大棚裏種植的百香果。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新華社蘭州6月28日電(記者任衞東、張文靜、王銘禹)熱帶水果除了生長在熱帶地區,還能生長在哪裏?中國西部乾旱之地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給出的答案是:茫茫戈壁。

34歲的丁海是肅州區銀達鎮人。2010年,他以建築工人的身份,在當地建造温室大棚。

丁海在温室大棚裏摘桃子。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大多數地區被戈壁灘覆蓋,土地資源極其有限,氣候乾旱。但大自然的饋贈很奇妙,這裏日照時間長,晝夜温差大,極少有病蟲害。

十多年前,當地政府引導羣眾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寶貴的祁連山雪水資源,在戈壁灘上建温室大棚種蔬菜。戈壁灘坑坑窪窪,無水無電,當地政府迅速組織平整土地,引水通電。

茫茫戈壁上,擁有10多個大棚的農業基地有了雛形。寒冬往往是酒泉最缺蔬菜、菜價最貴的時節。2011年種植蔬菜的大棚經營者普遍賺了錢。

丁海不再滿足於建大棚,他也想種大棚。

“採取基質無土栽培技術和高效節水技術,能夠解決蔬菜種植缺土缺水的難題,加之温室大棚能夠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防風效果好,因此在戈壁灘上種菜行得通。”丁海説。

丁海在温室大棚在查看檸檬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肅州區銀達鎮農林中心主任李凱介紹,當地政府鼓勵和引導羣眾在戈壁灘上建大棚、種蔬菜,提供貼息貸款和技術指導等服務,使戈壁灘產生經濟效益,解決當地過去蔬菜供應不足、價格貴的問題。

2012年,丁海拿出積蓄30多萬元,建了9個温室大棚。當年,他就從蔬菜種植中嚐到了甜頭。2013年,他又投資40萬元,新建了10個大棚。

在大棚裏,除了種菜,還能種什麼?丁海琢磨出了答案:在大棚裏種植水果是條出路。“夏天,酒泉大田裏的本地水果供應有保障,但到了冬天,商販只能從外地批發水果。”

丁海聽説20多公里外的一個農户靠大棚種桃子發了家,他便前去拜訪。寒冬,氣温降至零下20多度,棚外一片蕭條,而棚內温暖如春,滿樹紅彤彤的桃子令丁海大吃一驚。

“別人能種,我也能!”與這名農户的交流堅定了丁海的信心。回到家後,他向李凱表達了試種水果的想法,並得到了李凱的肯定。

2013年,丁海用5個大棚試種桃子。2014年5月,桃子成熟了,5個大棚產了7500公斤的桃子。而以往,酒泉大田種植的桃子還得再等3個月才能上市。

丁海仍不滿足於現狀,“我想把戈壁灘變成‘果籃子’。”

丁海温室大棚裏種植的火龍果。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電視機上播放的一則消息吸引了他:北方成功種植火龍果。

對於乾旱的戈壁灘,能吃上熱帶水果都不容易,更何況種植熱帶水果。丁海上網查資料,去南方聯繫種植户,找科研機構交流,最終決定拿出一個大棚試種火龍果、香蕉、百香果、檸檬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他知道,熱帶和亞熱帶水果喜歡充足的光照和温暖的環境,大棚能滿足這點。

丁海又成功了。從2015年起,丁海大面積種植火龍果、百香果和檸檬等水果。戈壁灘上“結出”熱帶水果,令當地人為之振奮。水果不僅銷路好,就連這塊農業示範基地也成為人們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丁海(右)和李凱在查看果樹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張文靜 攝

如今,丁海組建了合作社,帶動當地農民就近就業。當地村民張榮新在這裏打工,每月掙3000元左右。

現在,丁海有100多個大棚,以種植水果為主,水果種植品種達17個。去年冬天,熱帶水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他的純收入超過50萬元。

“種植水果從技術上來説並不難,但需要非常精細的管理。”丁海説,在戈壁灘,熱帶水果是一種象徵,代表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丁海等一批致富能人的帶領下,肅州區已建成總面積達2.5萬畝的戈壁日光温室,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戈壁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