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倍加寵溺。有的小孩從小到大的玩具加在一起,都可以裝下一個卡車了。就像很多小女孩,平時身邊總是隨身攜帶各種娃娃,而這些娃娃的種類款式也很多,包括卡通的,動物,也有人形布偶。尤其是芭比娃娃,很多女孩看到了簡直走不動路,非得買一套回家。
對於這些人形娃娃,網絡上一直都有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表示,比起動物玩偶,這些仿真人的玩具給人的感覺"瘮的慌"。那麼在小孩的眼裏也是如此嗎?有個媽媽就講述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聽完以後不少寶媽都表示,再也不敢給孩子買洋娃娃了!
六歲女兒直説害怕洋娃娃,媽媽沒當回事
這位媽媽表示,自家孩子從小就很喜歡布偶,家裏堆了許多卡通玩具,就連房間裏也擺滿了。有一次女兒過生日,有個親戚送了一個貴重的人形布偶,看起來非常逼真。拿回家以後,她就將布偶拆開放在了女兒的房間裏。可是孩子並沒有像預想中那樣表現出開心的樣子,反而怯怯的和媽媽説,害怕那個芭比娃娃。
孩子説胡話發高燒
這位媽媽當時心想,女兒可能一下子還沒適應過來,於是便沒有理會,依舊將那個娃娃放在房間裏。可是之後連續幾天,女兒都表示害怕娃娃,並且請求媽媽將娃娃扔了。直到這時候,她才引起警惕,最終將娃娃藏了起來。可是當天晚上,孩子還是發燒了,還一直説胡話。
帶孩子去看診的時候,這個媽媽也向醫生反映了這個情況。醫生認為,孩子發高燒可能和驚嚇過度有關係。其實孩子一開始提出懼怕洋娃娃的時候,媽媽就應該注意起來了。因為現在的很多娃娃做得非常逼真,完全失去了可愛的模樣,導致在孩子的眼裏看起來非常可怕。其實這種感覺不僅孩子有,有些成人也會如此。
洋娃娃為什麼恐怖?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説,我覺得“集體潛意識”這個概念可以一定程度上回答你的問題。洋娃娃在人類社會中已經存在了很長的時間,它給人造成的恐懼的因素也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就像沒有受過刺激的小孩子也會怕黑、怕蛇一樣,對於洋娃娃的這種社會而非自然產生的恐懼也埋藏在了人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所以即使是沒有受過恐怖片刺激的小孩子也會感到害怕。
其次,就是像人而又不是人的東西比根本不像人的東西更加可怕。很多喜歡恐怖片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怪獸、血腥的龐然大物一點不可怕,相反,裝扮成人的鬼魂、幽靈或者被鬼附了身的人才令人毛骨悚然。人型的鬼魂以及鬼附身的人,是最接近我們自身的,也最接近我們身邊的人,怪獸在熒屏上出現,我們總覺得永遠也不會成為現實。
而明明是人卻其實是鬼的東西,則讓我們想起了我們身邊的人、我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這就把虛構的恐懼感和人們的現實生活聯繫在了一起,當熒屏上恐怖的場景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彷彿隨時可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感到無比的恐懼。
寶寶害怕的東西在你看起來可能很傻,但對他來説,卻非常真實、嚴重。所以,爸媽千萬要重視起來,幫孩子趕走心中的恐懼:
認可他的恐懼
無論你家寶貝是男孩還是女孩,是一歲還是十歲,對某些東西甚至某些人感到害怕時,爸媽儘量不要笑,表現得讓他感到放心和安慰,他會明白感到害怕沒有什麼,但最好是去戰勝它。
和孩子多聊聊害怕的對象
交談能讓孩子放鬆,爸媽可以問問是什麼讓寶貝害怕以及為什麼會害怕;讓他描述一下害怕的感受是什麼樣的;對孩子表示同情和關心,也説説你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到來自家長的温暖和力量。
不要勉強孩子去做害怕的事
如果孩子害怕大人的某個熟人或者鄰居,害怕洋娃娃木偶或小丑,不要覺得無所謂也不要強迫孩子和他們相處,應該聽聽孩子為什麼害怕,並讓孩子遠離!
利用孩子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會從那些玩舊了的玩具或一直蓋的小毯子中獲得安全感,還可以讓寶寶更有勇氣去做那些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可怕的事,比如見陌生人、去幼兒園或看醫生,所以要允許你的孩子粘着他的特殊玩具或毯子。
傳遞積極的信息
不要對孩子説:“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這有什麼好怕的!”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害怕是不好的,以後就不敢再和你分享關於害怕的事情。可以告訴孩子:害怕是很正常的,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尋求幫助。
別讓他知道你害怕
有時候你會發現,你害怕的東西也是你孩子害怕的東西。所以要儘量先克服你自己的恐懼,或者至少不要表現出來。 你可以向孩子坦白,你也和他一樣不喜歡去看病或打針吃藥,不過,為了身體健康還是要這樣做。這樣做對孩子很有幫助。
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
如果寶寶怕見陌生人,讓他用娃娃或毛絨動物來模擬這種場合,也許就沒有那麼害怕了;如果他害怕穿化裝服的人偶,不妨和他一起打扮,別忘了把臉也化化妝,來幫助緩解他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