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家園,未雨綢繆
2019年7月11日下午,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校團委“燭光”實踐隊來到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龍萬愛心家園開始了為期兩週的支教活動。兩週的支教活動分為授課、幫農、家訪調研三個板塊。實踐隊根據孩子們年齡段的不同,將孩子們分為幼兒班、小學班和中學班三個班級,根據不同的班級制定了不同的支教理念和課程內容。幫農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家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比如在家園曬玉米、水稻,在田裏收割水稻。家訪調研的主要任務是進入深山,瞭解家園孩子家庭情況。通過授課、幫農和家訪,我從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居住環境等各方面更加深入地瞭解到了孩子們的一些具體情況,瞭解愈多,感觸愈深。
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家園的孩子們都是懂事的“大孩子”。來到家園的日子裏,每每見到孩子們在吃飯前排隊念感恩詞,看見不及掃帚高的孩子們早中晚自覺打掃整個家園的衞生,看見家園年齡稍長些的大孩子互相照顧着家園年齡小的孩子,看見孩子們吃完飯後自己把碗刷乾淨,看見孩子們在夜裏自覺安靜地在教室寫着自己的暑假作業,看見家園的大孩子滿身泥垢地從天裏把水稻運回家園,看見孩子們晚上一起收晾在教室裏的水稻等等,我都會為之動容,為之沉思。這個暑假,雖然是孩子們的老師,通過親情陪伴、寓教於樂等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們快樂成長,但是,孩子們也在用他們的行動悄無聲息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實踐隊員,他們身上的堅強、樂觀是值得我們每一名實踐隊員去學習的。
初心不改,温暖關懷
家園的孩子們大多是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甚至有些是孤兒,也有聾啞孩子和患有唐氏綜合徵的孩子。對於那些有着特殊境遇的孩子,我們每個實踐隊員都以自己方式關心着孩子們,方式不同,但初心不改,那就是帶給孩子們温暖,讓孩子們感受到親情關懷。對於這些孩子,我們的角色更多的是他們的哥哥姐姐,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不止是正式授課的時間,而是全天候的陪伴,課前一起交流,課中一起學習,課後一起遊戲,與孩子們同吃同住等等。
我們都是家園的孩子
龍萬愛心家園的孩子們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過來自家庭、生活等不好的境遇,但是,龍萬愛心家園的孩子們亦是幸福的,因為,孩子們有着時刻為他們考慮的家園的老師和阿姨們。家園一直以社會上的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才得以能夠持續的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家園對於孩子們的人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對於家園,數年的堅持和一心為孩子的初心不改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在家園的這段時間,自己親眼目睹家園的老師們一直為孩子們的學業到處奔波,家園的戚老師因為整日為孩子操勞,飲食作息極不規律,導致自己得了結石躺在病牀上,在病牀上的戚老師疼得臉色蒼白,精神恍惚。在送別實踐隊的晚會上,我作為實踐隊的隊長上台發言,我説道:“從今天起,我也是從家園走出去的孩子,我相信我的隊員們也是一樣”。家園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家園需要大家的幫助,幫助家園亦是助力家園孩子們的成長。
離別前的不捨,致孩子們的一封情書
坐在你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家園,望着皎潔的月光,耳邊傳來離別前的不捨,心裏默數着在這兒每一個夜晚,這是一個特別想你的夜晚,這是一個只有你的夜晚,我問自己你是誰?你是那來自大山深處的呼喚。
月光一點點隱去,我看到了澄澈湛藍的天空、波平入鏡的綠水和雄奇秀麗的青山。我更看到了你穿梭在那崎嶇險峻的山路上,蜿蜒轉折,卻始終在山間輾轉。我一時分辨不出你是愛這個地方愛得深沉,還是對外面世界有着強烈的渴望。炊煙和雲霧互相羈絆,縈繞在山間。山間的你逐漸走回屬於你的小木屋,小木屋被很多長長的木頭托起,一共有兩層,第一層集廚房卧室客廳為一體,第二層用於堆放各種雜物。一面籬笆門、四面籬笆牆、一組木頭台階、三張木頭牀、幾件食具,這就是小木屋的全部。你似乎深愛着她,又似乎對她不滿。
月光隨着蛙鳴聲已然不見了蹤影,我把目光從天空轉到你曾經學習的教室,腦子裏繼續想着你。我看見你和我嬉戲打鬧,我看見你和我一起放聲高歌,我看見你在認真學習,我看見你站在三尺講台想要表達自己。你從大山深處跟我來到這裏,你找回了更多的樂趣、更多的陪伴、更快的成長和更好的自己,而這些,原本就應該屬於你。你本是那向日葵,向陽而生,奈何大山遮住了太陽,也遮住了你。
我把目光轉向教室裏的一袋袋穀粒,我看見你滿身淤泥地站在水稻田裏,我看見你用孱弱的身軀扛起一袋袋穀粒,你似乎在用行動告訴我:“我能行”。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堅韌,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責任,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很多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在你身上發現了更好的自己。
月升、月落、光隱、蛙鳴……
想了一整夜,仍然在唸你。(通訊員 辜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