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森林 我來守護
三亞志願者徵集保護紅樹林簽名承諾。
三亞志願者清理紅樹林保護區的垃圾。
志願者在三亞種植紅樹林。
資料圖片
“在海邊有一片特別的森林,就像忠誠可敬的海洋衞士,葉擁抱着風,根依偎着浪。默默守護海岸線,抵抗狂風和巨浪……” 這是海南志願者創作的歌曲《紅樹林》。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陸地與海洋交界的常綠灌木、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羣落。根系非常發達,能在海水中生長是紅樹林的特點。靠發達的根系和抗鹽性,紅樹林深深地紮根在沿海濕地中,雖經受海潮浸淹依然鬱鬱葱葱。資料顯示,凡是海岸線堤外分佈有紅樹林的地方,每遇到颱風、海嘯來襲,沿海的海堤就不易沖垮,人們因此感慨:紅樹林是海岸的保護神!紅樹林還是陸地向海洋過度的特殊生態系統,林中棲息着大量鳥類、魚、蝦、蟹和數不清的各類生物。
針對紅樹林被損毀現象,在海南,一羣志願者成立了紅樹林巡護志願者團隊,開展紅樹林物種調查和巡護,給相關政府部門上書反映紅樹林被損毀的現狀,向沿海漁民宣講紅樹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組織起來去濕地種植紅樹林……
結緣紅樹林
今年25歲的周吉祥,18歲剛上大一時就成為一名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紅樹林巡護的志願者。如今,這位鼻樑上架着眼鏡,説話有些靦腆的帥哥,已是藍絲帶的項目的負責人之一。他説:“紅樹林考察巡護是我經歷過印象最難忘的事情。”
志願者們在藍絲帶協會首次組織的環海南島海岸線徒步考察中,就結識了這種長在海邊的特殊植物。他們經過查資料認識了紅樹林,其中很多志願者逐漸成了紅樹林動植物種羣的鑑定專家。
“項目正式開始是2014年上半年,潘宇學長上大二,是我們紅樹林項目負責人。每到週末或假期,學校藍絲帶志願者社團就組織我們考察巡護普查紅樹林。早上7點鐘,我們備好乾糧和水,乘兩三個小時的公交車到海棠灣,徒步走幾公里,再乘船才能到達紅樹林巡護考察的地方。”一説起紅樹林,周吉祥就似換了個人,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紅樹林大多是在海邊灘塗,沼澤淤泥很深。我們很多同學一腳踩下去,鞋就不見了。灘塗有很多碎的蚌殼、貝殼,紅樹林根部硬且滑,海中尖鋭的岩石常常把同學們的手腳腿劃傷,蚊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考察時間久了,我們都變成了三亞潮汐專家和紅樹林物種鑑別專家了。”説起當年的故事,周吉祥一臉豪邁。
當年三亞學院藍絲帶大學生志願者的組織者張菁華介紹説:“實地考察巡護必須在海水落潮時進入紅樹林中,漲潮時撤出紅樹林。經常是進去時海水在腳下,出來時,漲潮的海水已漫過腰。在紅樹林中迷路更是常有的事。”
志願者們經過持續一年的實地考察,找到了全國僅海南還存活的、被譽為紅樹林中的“大熊貓”--紅欖李。經考察,紅欖李在我國目前僅存14棵,已列入中國國務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保護名錄。
志願者們做的《三亞市紅樹林類羣普查及紅樹林科普》報告,在2014年團中央、民政部、志願者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從全國1500個入圍項目中脱穎而出,斬獲銀獎。
種植紅樹林
隨着海洋保護事業逐漸做大,“藍絲帶”的做法也引起了國家海洋局的關注。2010年世界海洋日,在國家海洋局指導下,協會發起“2010長江校友藍絲帶海洋環保中國行”活動。6月8日從三亞出發,歷時1個多月,沿着中國海岸線北上,途經14個沿海城市。“每到一個城市,我們都會做海水取樣、海岸線垃圾採集、發放環保知識資料以及開展適合當地的其他海洋環保活動。”藍絲帶創始人孫冬對筆者説。
志願者們還發起種植紅樹林活動,首次行動是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和東興市中越邊境交界處的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的。從此,紅樹林巡護與種植並重成為藍絲帶志願者十幾年來不變的原則。
個子高高的蒲冰梅志願者還記得第一次組織在三亞市種植紅樹林的場景。當時,從海口東寨港自然保護區拉回來的紅樹林樹苗裝在卡車上,海南高温,樹苗會不會被熱死?第二天種植會有什麼問題?懷着忐忑的心情,蒲冰梅和另一位志願者何星橋不時往車廂裏噴水,他們守護在卡車旁,徹夜未眠。
“您好!”和我電話連線的那頭是名叫王勝林的工程師,此時他人在青島做銷售。他曾在2012-2016年就讀廣東海洋大學,是同期廣東海洋大學藍絲帶海洋保護志願者服務社會長。王勝林和同學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後,深度切入紅樹林保護行動。他們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做紅樹林的巡護和調查。當年,他們通過微博公眾號,做紅樹林保護的宣傳工作。組織同學利用假期,自費去廣東湛江紅樹林保護中心濕地進行考察和巡護。他們調查紅樹林中的生態環境結構,調查棲息在紅樹林中的鳥類、魚類,調查有多少種伴生物種在這片紅樹林濕地中繁衍生息……
心繫紅樹林
許多志願者無論身處何處,都心繫紅樹林保護事業。
三亞市鐵爐港是海南紅樹林比較集中的保護區,這裏長有上百年樹齡的紅樹林。海南的紅樹林也吸引着國內外學者前來研究科考。嶽書奎教授曾任東北林業大學防治組主任,也曾是志願者,他老人家生前最關注的就是中國的紅樹林防護,曾多次自費來海南考察紅樹林,給大學生志願者講紅樹林知識,教志願者辨識紅樹林樹種。他還出版有關紅樹林的專著,建議三亞市在鐵爐港紅樹林保護區建立一箇中國紅樹林博物館。
清秀的週一星是浙江紹興人,她從三亞學院畢業5年多了,仍念念不忘當年她作為志願者參加種植的紅樹林。她特意委託仍在藍絲帶工作的校友張菁華,代她去看看曾種植的紅樹林,拍照發給她。
在三亞鐵爐港做濕地開發的陳兩安決定放棄原先開發魚塘的想法,轉而在原有濕地種植起了紅樹林,從紅樹林砍伐者,變成了保護紅樹林的志願者……
從小學生、中學生到大學生,再到企業、社會團體,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紅樹林保護行動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目標--守護並建設“海上森林”。
鏈接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帶特有的森林羣落,也是地球上生態服務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
在人類活動和環境變化的雙重壓力下,1980年至2000年之間,全球紅樹林面積減少了35%,大約70種紅樹林物種有11 種面臨滅絕。
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通過嚴格保護天然紅樹林和大規模人工種植紅樹林,成功遏制了紅樹林面積急劇下降的勢頭,併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淨增加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