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某鎮副鎮長以工作忙為由延遲某村22口山坪塘整治項目驗收,導致該項目延期竣工12個月以上;某縣級部門科長在財政補助資金申報中未按規定審核,致使某企業因重複申報違規獲得補助資金20萬元;某鎮分管領導明知一人持三家公司資質報名招投標違規,仍將這三家公司提交會議討論通過……
去年9月以來,重慶市雲陽縣聚焦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和扶貧項目招投標問題,啓動“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監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風”試點工作,推動形成“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監督責任”三個責任貫通協同的監督格局。工作啓動後,縣委、縣政府統籌主抓,縣紀委監委具體負責,縣發改委、縣扶貧辦、縣財政局等11個部門共同參與,把握“案”這一關鍵,深剖細挖,找準病因。縣紀委監委全面梳理2016年以來查處的扶貧領域案件,建立案件庫,最終梳理出項目申報粗糙、非必須招標的微小型項目發包程序不規範、產業項目績效較差、少數領導幹部插手干預工程等問題64個。
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雲陽縣在多系統、多行業、多鎮街村(社)召開扶貧領域“以案説紀、以案説法、以案説德、以案説責”警示教育147場次,充分運用身邊案、新發案、典型案,把問題説清楚,把道理講明白,更把背後的根源找出來。
“這些案件,折射出扶貧領域項目招投標和資金監管上存在‘攬權卸責、各自為政、牛欄關貓、不為亂為’等突出問題。”雲陽縣委副書記、縣長覃昌德表示。説問題,是為了推動整改。針對一些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虛報項目、審核把關不嚴、隨意調項等問題,雲陽縣健全“項目入庫責任制”,要求鎮街精細謀劃項目申報,行業主管部門則負責對入庫項目進行審核、指導,從源頭上提高工程項目落地及實施的質量和效率。
來到鳳鳴現代農業產業園道路拓寬工程現場,一塊公示牌很醒目,上面標註了項目名稱、代碼、實施單位、承建單位、監督單位、實施工期以及村級監察監督員的信息。“實施單位是鳳鳴鎮,所以我們遇到難題找他們管用。”工地負責人説。
“我們探索建立‘末端支付責任制’,明確要求資金統管、屬事管理、歸口下達,誰主管、誰監督,誰使用、誰負責。”雲陽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胡文軍説,“有權必有責,釐清了屬地管理和屬事責任,就能進一步壓實街鎮的主體責任和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
項目實施過程如何監管?雲陽縣建立扶貧項目“一網通”平台,每個項目生成唯一代碼,內含所有信息數據職能部門共享共用。點開“一網通”平台,輸入鳳鳴現代農業產業園道路拓寬工程的身份識別碼,項目是否按期推進、是否增加投資、是否及時驗收等情況一目瞭然。“我們通過後台權限,可以對部門、鎮街和派駐派出機構填報的信息進行比對核查。”縣紀委常務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劉學東説,紀委監委對發包方式、實施地點、資金撥付異常等8種情形進行分析預警、違規通報和線索查處,讓不作為、亂作為無處遁形。
據統計,去年9月至今,雲陽縣已經實施扶貧項目591個,涉及資金4.56億元,減少中介費用、節約項目投資1050萬元,項目完工率提高26%,資金撥付率提高24%,限額以下工程項目節資率達5%。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