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盲目自我吹捧 父母們該怎麼辦
【六一兒童網導讀】孩子明明不優秀,卻故意説“我很優秀”,“我很棒”,“我最厲害”,為什麼?
曾經有一個古老的小國,叫花剌子模(好奇怪的名字),凡是給國王帶去好消息的人,會被國王大大獎勵;凡是給國王帶去壞消息的人,會被抓去喂老虎。
有些父母的表現,跟這種國王相差無幾。孩子凡是有好的表現,就被父母接受,甚至大加讚揚;凡是差的表現,就不被父母接受,甚至招來父母的打罵。所以小孩為了被父母接受,每當做得很差勁時,便不願意被父母知道。孩子常常在意自己在別人面前的形象,那些通過吹噓自己表達“勇敢”、“厲害”的孩子,其實他們正是那些自卑的孩子。他們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孩子,可他們不敢面對自己“弱”的一面,還通過誇大或編造相反的事情,從父母處獲得讚揚。
孩子盲目自我吹捧,父母們該怎麼辦?
盲目自我吹捧的孩子,是自卑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承受的壓力也不一樣,所以孩子們難免有各種各樣的自卑來源。自卑與自我效能常常是相反的情形,自我效能是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來的,他認為一個孩子的自我效能很重要,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判斷。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自我效能高,他不僅在心態上更有韌性,未來的焦慮感和抑鬱的概率也會比較低。簡言之,一個自卑的小孩,常常會有心理方面的健康隱患,焦慮和抑鬱的可能性也比同齡孩子高。
怎麼辦呢?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幫助自卑的孩子?正如阿德勒説,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會有自卑感,有自卑感本身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如何處理自卑感。
具體如何做?
我想起了一部老電影《阿甘正傳》,電影裏,阿甘雙腳畸形,需要戴上腳掌支撐的輔助工具才能走路,他的這個“怪形象”常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和嫌棄。智慧的媽媽就告訴他:“上帝如果想讓人人平等,就會給每一個人帶上腳撐。”媽媽的意思是告訴孩子,每個小孩都是不相同的,我們需要接受真實的自己。
首先,父母自己需要先接納孩子,才能幫助孩子自我接納。
每一個孩子都是帶着“瑕疵”降生的,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無瑕的,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肯定孩子的優點,接納孩子難以改變的缺點,鼓勵孩子“給自己鼓掌”,當個接納孩子的父母,養育幸福的小孩。
其次,幫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
“你閲讀繪本雖然沒那麼快,可是你很勤勞,很喜歡勞動”,“你雖然有時磨蹭,可是你很認真,做事仔細”,“你雖然有時行為粗魯,可你是個善良的孩子”……當我們面對孩子被同齡孩子嘲笑,或孩子因為自己的一些缺點而備受自卑的折磨時,我們最好幫助孩子尋找他們做得好的優點,幫孩子樹立信心。
我有一位老師,曾經這樣鼓勵她那位在幼兒園“表現糟糕”的女兒:
她的女兒天生長短腳,老師準備舞蹈比賽節目時,她的女兒被篩掉了。小女孩回家後,傷心地對媽媽説:“老師説我表現糟糕,所以不能參加跳舞。”
我這位老師很有智慧,她説:“你記得我們上週的家庭表演嗎?爸爸表演小品,媽媽演唱歌曲,弟弟表演跳舞,你表演朗誦,我們都在表演我們最拿手的節目。當你表演時,我們都很興奮地鼓掌。你如果有機會在幼兒園表演朗誦時,媽媽相信,所有人都會鼓掌的。”
小女孩“嗯嗯”地點頭,沒多久就高高興興地玩去了。萬物有“瑕疵”,誰不是呢?父母鼓勵孩子接受自己的“瑕疵”,這樣的父母,才是明智的父母。
最後,我想起了前幾天,給孩子們講過的小故事:
雨停了,一隻小兔子走出窩,抬頭看着蔚藍的天空,深呼吸了一口氣,“多美的天啊”,它説。
這時它聽見了旁邊一個微小的聲音,也在説“多美的天啊”。
原來是一顆小草在説話。
“你?太微不足道了!”兔子説。
小草揚起小臉蛋,自豪地説:“我雖然長得比你矮,可是陽光和藍天都愛我,就像它們也愛你一樣,我們沒有什麼不同的。”
請把這個小故事,也告訴孩子們,幫助他們懂得“我們沒有什麼不同的”吧。
所以,自卑的孩子會自我可憐,自信的孩子眼裏都是陽光。但願你孩子的眼睛裏,正陽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