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村社一體化拓寬璦琿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東北網7月5日訊(記者 楊帆)“加入村裏成立的種植合作社、農機合作社,這兩年我徹底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播種到收割全不用自己操心,原來自己種一年收入也就1.4萬,如今年底分紅2.3萬。我還有時間出去打打工,相當於掙了雙份錢。”黑河市璦琿鎮璦琿村村民郭勤説。
璦琿村成立農機合作社。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2018年,村裏組建種植合作社,沒有農機又組建農機合作社,選15名駕駛員,又成立家政服務公司。2018年成立靈芝合作社,貧困户可以去打工。“農用機械是自己的,種子化肥都是統一買,省錢了,我們又在村裏選5名代表,監督合作社運營。”村支書何純良告訴記者。曾經的璦琿村因村裏底子薄,基礎設施嚴重落後,病殘户多,自身造血能力差,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近年來,璦琿村黨支部積極帶領轉方式、找門路,最終確定了以“村社一體”模式為突破口,走出了一條富民增收的新路子。
村黨支部認真借鑑塘約經驗,在村內推行了村社一體化管理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帶領老百姓脱貧致富。在村社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村黨支部組建起了興盛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實行農户股份制帶地入社的方式,組建當年全村的入社率即達到了100%,實現了全民入社。2019年,依託產業強鎮資金注入300萬元,村民又自籌40萬元,古城農機合作社的村民入社率也達到100%。“兩社聯合”模式的實施,解決了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土地問題與農機問題,極大的助推了合作社的迅速發展壯大。
農民在靈芝種植基地摘靈芝。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在合作社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村黨支部以組建使全村百姓真正增收致富的合作社、老百姓自己的合作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完善合作社運營管理機制,使合作社成為全村百姓的致富社、脱貧社。村黨支部始終堅持“村社不分家”,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選舉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兩個合作社的董事長,讓政治素質好,有號召力,懂經營、會管理,羣眾信任的村幹部帶領合作社發展。同時,按照統一採購、統一播種、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統一分紅的“六統一”模式,對合作社的運營全程監督,確保合作社健康發展,實現了“增收節支、降本增效”。
推行合作社以來,2019年,興盛合作社總收入703萬元,總支出187萬元,純收入516萬元,總耕地8030畝,每畝分紅642元。古城農機合作社總收入85萬元,總支出26.5萬元,扣除收益8.5萬元,純收入50萬元,共計460股,每股1087元。通過村社一體模式的實施,曾經由全村上百户羣眾各自耕種的土地如今只需15人便可統一集中打理,璦琿村的老百姓實現了“腳不沾泥、大把分錢”。2019年9月30日,全省邊境地區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來到璦琿村,“村社一體”模式,得到全省20餘個地區組織部門的60餘名組工幹部的高度肯定。
村社一體模式的建立,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提升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