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雷達預警對比:俄羅斯6200公里,美國5800公里,中國呢?

雷達是什麼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用無線電去發現和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雷達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被提出和發明是1842年被奧地利的一名物理學家多普勒所完成的,但是真正為人們所知的出現則是在一戰期間,在歐洲戰場上,英國和德國之間,那時候德國頻繁使用空襲,英國覺得這時候十分需要一種技術去發現不時出現在空中的德國飛機,做到對德國的空中行動在所防備。所以雖然19世紀多勒普就用他提出的多勒普效應發明了多勒普式雷達,但是事實上世界上第一台用在實際戰爭上的雷達則是在1935年的英德戰場上由英國的羅伯特·沃特森·瓦特所發明的,而且到了後期因為實際戰爭的需要,各種具備地對空、空對地、空對空、敵我識別等專項技能的雷達都應運而生。

在還沒有出現雷達的時候,各個國家是怎樣進行防空預警的呢?這就要説到軍方在防空方面開的腦洞,在雷達出現之前,軍方用的是“大喇叭”這種奇特的裝置。英國皇家海軍在1916年首次開發了“大喇叭”,它的和十九世紀的助聽器工作原理類似,不過它擁有比普通聽診器大得多的外形,就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聽診器。“大喇叭”能極其有效率地偵測緩慢移動的飛行工具、飛艇、熱氣球之類的,二十英里以外“大喇叭”就能聽到飛行器的聲音,發明雷達之後,“大喇叭”也漸漸消失在戰場上。在如今的戰場上,雷達對於空中預警來説有着關鍵性的作用,雷達的偵測能力直接關係到國土安全。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戰爭已經都演變成了高科技作戰,而雷達在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顯而易見,顯然是高科技偵察兵的代表,而之所以是偵察兵,這也是因為雷達本就是一種依靠無線電波技術去發現和探測目標的偵察手段,而這樣的功能,可不僅僅只是防禦那麼簡單,但是也不失為是一種進攻。雷達比你想象的更厲害,它可不是僅僅能發現天上飛的敵方飛機、導彈、衞星之類的東西,艦艇、車輛等不屬於天上的東西他也能很好的探測,如果有需要,它還可以為我們探測工廠、居民點、雲雨等等東西。雷達的服務對象千變萬化,所以眾多的雷達種類也應運而生,比如短波雷達、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雷達無論怎樣發展,其發展的核心目的也集中在為現代戰爭做努力。

雷達在每個國家的軍事環境中都佔據着重要的地位,每個國家在投入研製雷達的同時,也不忘記將精力投入到如何突破雷達的偵測,為了突破雷達的探測,世界各國的軍方都有研製隱形轟炸機,隱形轟炸機的”隱形“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隱形,而是説對雷達隱形,讓雷達無法監測到隱形轟炸機,在雷達探測系統上,就有了隱身效果,探測和隱形這兩種相互關係十分微妙,這種相互關係讓探測和隱形領域不停的競爭,共同進步。

隨着國家對雷達方面研究的深入,雷達也在不斷進步,雷達的分類依據有很多,如果按照探測距離分類,有近程警戒雷達,近程警戒雷達的探測距離並不是很大,只有200-300公里,中程警戒雷達也是按照探測距離劃分的一種,中程警戒雷達的探測距離幾乎是近程警戒雷達的兩倍,可達300-500公里,除了近程、中程、還有遠程警戒雷達,它的探測距離更遠,範圍也更大,高達500-4000公里,探測範圍更誇張的還有超遠程警戒雷達,超遠程警戒雷達的探測距離在四千公里以上,正因為它的探測距離超高,所以基本上是用來防禦洲際導彈的。美國作為軍事強國,最高探測距離可達5800公里,俄羅斯也從不認輸,最遠探測距離能有6200公里,世界各國的雷達都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那麼我們中國雷達呢?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軍事強國,不管是軍事、科技、經濟,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都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再一次得到了升級,改良後,愛國者用更小的體積發揮了不弱於原來的實力,升級之後的愛國者不僅具有主動雷達制導引導頭,而且還有直接動能碰撞戰鬥部的新型專用彈道導彈攔截彈。而且還配備了美國最新研製的探測雷達,二者配合,探測距離能夠達到驚人的5800公里,這個新款雷達搭建在一個海上平台上,和愛國者搭配在一起,如虎添翼,新版雷達 新版愛國者,共築美軍太平洋導彈道導彈的防線,該防線是美國構建本土防禦軍事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可以説是美軍本土防禦體系中的另一雙眼睛,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還可以用來發射反導武器實現自動打擊。

滄海桑田,歲月流轉,戰鬥民族已成為了軍事實力名列第二的強國,承接了前蘇聯的武力值之後,並沒有改變以科技為中心的戰略決策,並把雷達領域變成了自己的特長,同時俄羅斯還擁有世界上目前探測距離最遠的洲際彈道導彈預警系統羅涅日-dm雷達,這是雷達發展歷程上重要的一環,它繼承了前任的雷達設計理念,不但不怕時間消磨,並且以625千瓦的超高峯值功率震驚世人,這就使得其獲得了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陸基導彈預警雷達的名頭,它的預警探測距離也達到了無法想象的6200公里,還擁有可升級的多模塊、自動化的功能,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其在雷達領域形成了唯吾獨尊的局面。

美俄兩個超級軍事國,要麼是研發時間早,還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靠着前輩們積攢的寶貴財富,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慢慢發育出我們的盾。我們自行研製出了第4代防空預警探測雷達,也就是ylc-8b機動式預警相控陣雷達,這套雷達拉開了中國雷達走向4.0時代的序幕。這套雷達系統的功能十分全面,可作戰指揮系統、攔截武器系統及航空兵部隊提供空中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和敵我識別等綜合空中情報信息,出色的還有情報綜合和獨立引導能力。當時,其探測預警能力已經能夠達到國際巔峯水準。分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更是為其錦上添花。

相控陣雷達,也就是人們説的相位陣列雷達,在現代戰略預警方面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很多國家的研究重心,它主要是利用改變雷達波相位來改變波束方向,它用電子方式代替傳統的機械轉動天線面方式來控制波束,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是電子掃描雷達。只需幾個微秒的時間,相控陣雷達的波束就可以在全空域內跳躍,它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波束形狀靈活多變,並且它還做到了由計算機直接對信號進行處理和對雷達進行控制,大大提高了自動化的程度,相較於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來説,相控陣雷達有了極大的進步。不過在相控陣雷達領域,我國相較於美俄兩國來説,起步較慢,但是我國從零到成熟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紮紮實實走出來的,這個研發的過程也給我國的雷達研發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

經常關注軍事方面消息的朋友們肯定清楚,雷達在軍事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主要是探測作用,可以探測飛機、導彈、衞星、艦艇、車輛以及建築物等等,因此在警戒、引導、武器控制、偵查、敵我識別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雷達被稱為信息化戰爭中的“千里眼”。不過民間網絡時代與信息化時代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以往感覺高不可攀的雷達也慢慢進入我們的生活,民用雷達可以用於探測山川、地形、雲雨等多種目標,保障人民的航行安全,同時可以提供氣象觀測信息,雷達在我們身邊的多方面運用,有效提高了我國民間領域的專業度。

對於我們軍事迷來説都應該瞭解,雷達的一般探測範圍不會超過400公里,然而如今戰爭是屬於高科技的戰爭,400公里對於現代化戰爭來説遠遠不夠,就更不能應對敵方的隱形飛機了,量子雷達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它不僅保留了傳統的雷達技術還新增了量子信息技術,我們成像是通過光的量子特性,無論什麼物體在接觸光子之後,都會改變自身結構,而這種變化了的光子訊號被目標反射,由我們經過儀器成像後,我們就能不費吹灰之力之力找到物體位置,隱形飛機也不能對我們造成干擾了,而且伴隨着量子雷達的誕生我國電子戰的生存能力也隨之提高,對雷達家族的提升肉眼可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美俄雷達預警對比:俄羅斯6200公里,美國5800公里,中國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