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 | 判刑15年沒坐一天牢,是誰“放了”殺人犯?

封面評論 | 判刑15年沒坐一天牢,是誰“放了”殺人犯?

蔣璟璟

1993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的巴圖孟和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然而,因家人為其辦理了保外就醫,巴圖孟和一天監獄都沒進過。刑期結束後,還順利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此後,甚至還當選嘎查達(注:嘎查達即村主任),甚至當選旗人大代表。直到2017年,有關部門對該案進行糾正,這名罪犯才為當年的行為付出代價。(半月談)

“紙上服刑”15年,一天牢也沒坐過。一名殺人犯的“逆天”人生,堪稱人間魔幻現實。此等惡劣行徑,不僅讓個案中的正義無法兑現,更是構成了對法律秩序、司法權威的根本性羞辱。

把“保外就醫”直接玩成了“出獄門票”,巴圖孟和一案的諸般違法情形,簡直就是無所顧忌、膽大包天。按理來説,針對“保外就醫”,在規則設計層面,早就完成了補漏。依照規範流程,必須經過醫療鑑定、監獄獄政管理處審查、評審委員會同意、省監獄管理局批准等多個環節,“保外就醫”才可成行……這套制度安排環環相扣、交叉驗證,不可謂不縝密、不可謂不嚴格。巴圖孟和居然能一路輕鬆過關“逃獄”,到底是怎樣的通天本事,何種的後台能量?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上述制度安排儘管未能堵住巴圖孟和違規“保外就醫”,但卻以文件檔案的形式記錄留存下了各個環節“放行者”的名字。據悉,巴圖孟和的保外就醫手續上,有數名時任政法機關主要負責人的簽字——順藤摸瓜,一查到底,想必就不難查清楚其中的貓膩。詭異的是,自從2017年的巴圖孟和舊案翻出,差不多已經三年過去了。當地公檢法司系統均保持靜默,毫無作為,所謂“倒查深挖,嚴厲追責”根本無從談起。

其實,從責任關係、程序流程以及留痕存證等等角度去審視,查清楚1993年的一起違規“保外就醫”案,必然不會太複雜,這比倒查冤假錯案責任人要容易多了!明明可為而不為,或者是消極作為,就不得不讓人生疑了。“紙上服刑”15年,徹查問責遙,從某種意義上説,這兩件事情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小城內熟人社會、權貴小圈子的社會結構,形塑了一種山頭主義、人情勾兑的攻守同盟。這在當年讓巴圖孟和逃脱了徒刑,又在今天阻礙着體制內的覆盤調查。

殺人犯紙上服刑15年,出獄後完美洗白乃至開啓仕途。這霸氣側漏的人生,讓圍觀者不寒而慄。到底是誰在縱容和庇護着一位殺人犯,誰是巴圖孟和的“貴人”和“靠山”,我們拭目以待着真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4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 | 判刑15年沒坐一天牢,是誰“放了”殺人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