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的根源,其實在這兩種娃身上,其他孩子再孝順也可能白搭
總是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父母偏心,不是疼大的,就是疼小的,反正自己是爹不疼娘不愛,總是這樣抱怨,家裏有了啥事,衝在最前面的反而是他們,逢年過節買東西最多的也是他們,總而言之,他們的結論就是,你孝順也沒用,父母心裏知道誰好,但是該偏心的時候,還是會偏心,可是你知道嗎,爸爸和媽媽偏心的孩子,其實也不一樣呢,有本質的區別。
父母的偏心,為什麼總是存在呢?
在《見字如面》中,黃志忠聲情並茂地朗讀了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給母親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許多他和母親的往事,他母親一直對他牽腸掛肚,偷偷給他交房租,每個月給他要錢,然後自己不花,都偷偷給北野武存着,生怕他以後變成了窮光蛋,直到母親去世的時候,提着母親留給他的那些錢,他才瞭解了母親對他的愛。北野武有哥哥也有姐姐,母親卻偏偏一輩子放心不下他,説起來這也算是一種偏心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節目組請了兩位學者,對這封信進行解讀,他們説出了父愛和母愛的本質區別
父親偏心的孩子,其實是這樣的
一位學者説,父親不是不愛孩子,但是愛孩子是有條件的,就是兩個字,“值得”。你值得愛我才會愛,而且會偏愛。這在最近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完美地體現了,明蘭的父親開始對四女兒墨蘭最好,因為墨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最讓他長臉,可是後期卻對明蘭最好,因為明蘭懂事,會管家。顧廷燁的父親,對他吊兒郎當的行為深深不屑,覺得他給自己和家族丟臉,動不動就打罵,對兒子也是非常不好。
父親總是挑選出家裏最有出息,最有可能讓他感覺驕傲的孩子來疼愛,這樣就會覺得付出的愛值得,變得有回報,所以即使是普通家庭,父親也會存在偏心情況,總是對沒出息,或者軟弱無能的孩子看不上眼,偏心就出現了。
媽媽偏心的孩子,其實是這樣的
而母親跟父親恰恰相反,她總是挑選出家裏最柔弱的孩子來疼愛,哪個孩子最不受父親待見,哪個孩子長大了最有可能沒出息,母親反而會偏疼,甚至幾乎把一半的心思都用在最沒出息的孩子身上,這跟母親的天性有關,天生同情弱者,她會挑選出一個來更加愛護,更加憐憫,在有能力的時候,扶着他走完人生的路。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閨蜜的媽媽在家裏排行老三,是家裏的二女兒,日子過得一般,哥哥姐姐和弟弟過得都還不錯,逢年過節的,都要孝敬老人,可是閨蜜的姥姥就會在過完節,把錢再偷偷還給這個女兒,有時候還會故意説想吃什麼,兒子就趕緊買來了,她就藏起來一份,然後偷偷把二女兒叫過去吃,平時也總是最記掛這個女兒,總是想着她念着她,怕她受委屈,這難道不是一種偏心嗎?
還有的網友分享,媽媽偏疼小兒子小女兒,他們嘴巴説一説,就逗得老人樂呵呵的,什麼都不給家裏奉獻也照樣沾光,其實他們也是抓住了父母的軟肋,最小的孩子,最需要照顧,疼愛孩子的心不知不覺就偏了,以至於後來形成了習慣,讓孝順的孩子們心存不滿,兄弟姐妹之間也變得不和睦。
父母的愛,雖然無私,但其實都是有缺陷的,無論是最有出息的孩子,還是最柔弱沒出息的孩子,都是穩穩地抓住了父母的軟肋,也是父母偏心的根源,父母的心出現了傾斜,中間不受寵的孩子就顯得非常委屈,明明最孝順最懂事,為什麼怎麼努力也是白搭呢?如果你瞭解了這些,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他們了呢?
但這裏也要告訴所有的父母,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要顧及其他孩子們的想法,尤其是現在二胎家庭、三胎家庭多了起來,孩子多更容易出現家庭矛盾,只有做到一視同仁,孩子們才能和睦,心才會聚在一起,看過太多家庭不睦的兄弟姐妹,父母在還能勉強維持表面的情誼,父母不在了,也就成了一捧散沙,各自散去了。
您見過偏心的父母嗎?他們都是疼愛哪種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