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9月10日,經過建設者1700多天的艱苦奮戰,大(理)臨(滄)鐵路重點控制性工程杏子山隧道順利貫通。至此,大臨鐵路35座隧道全部安全貫通,全線預計年內建成。
杏子山隧道位於大理南澗,全長8.9公里,共穿越橫斷山脈無量山的5條大斷層、1處背斜,屬於構造複雜的“滇西紅層”地質,圍巖主要以炭質板岩、片岩、泥岩為主,並伴有高地温、富水等不良地質,是全線Ⅰ級高風險隧道,被國內專家稱為“世界級地質博物館”。
“隧道內的炭質板岩被稱為“地質癌細胞”,開挖後遇水及風化圍巖大部分呈流塑狀,像煤渣、淤泥一樣流出,洞身開挖垂直和水平變形既快又大,初期支護急劇變形、開裂掉塊,最大變形達2米,由於擠壓太大,高強度工字鋼架直接被扭曲,給施工組織帶來了極大挑戰。”中鐵十二局大臨鐵路項目部工區經理周建勇説。
2015年12月底開工建設以來,為破解施工難題,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參建各方,邀請國內隧道專家現場會診,反覆論證,尋找最佳施工方案,並將杏子山隧道作為實施軟弱圍巖快速化施工管理的試點,通過開展技術攻關,創新管理模式,確保了軟巖隧道快速安全施工。
除了軟弱大變形,高温、富水等不良地質也困擾着隧道施工。開工建設以來,隧道先後發生突水11次,最大涌水量達每天8.8萬方,湧泥6次,湧泥量達2000多方,洞內達40攝氏度以上。
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加強超前地質預報,對掌子面前方富水區進行預判,科學分析圍巖發育情況,針對隧道內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際,配置了大功率抽風機,加快隧道內空氣循環速度,降低洞內環境温度,將新鮮空氣壓入掌子面,把有毒氣體進行稀釋,空氣達到標準後組織施工作業,確保隧道安全貫通。
大臨鐵路從大理站引出,經大理州的巍山縣、南澗縣,跨越瀾滄江後經鳳慶縣、雲縣至臨滄市臨翔區,全長202公里,橋隧比為87%,是完善我國西南地區鐵路網布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邊、少數民族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通道。
“杏子山隧道的貫通,標誌着大臨鐵路站前工程接近尾聲,為全線按期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線土石方工程已全部完成,橋樑、隧道工程已完成98%以上,鋪軌架樑、房建、四電工程施工正全力推進。”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滇西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馬建華説,大臨鐵路建成開通後,毗鄰緬甸的臨滄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楊敏
通訊員:王一翔 李立國 王鵬 郝亞凡
責編:肖窈
編審:吳晨萍
終審:李嚴
【來源:掌上春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