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的《少年説》開播了。
這是一檔讓“00後”、“10後”發聲的節目,給少年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環境,大膽喊出自己的心聲。
不得不説節目的出發點是好的,親情、友情、情竇初開的吶喊,關於青春的美好總讓人為之感動。
但其中也不乏有些吶喊,石沉大海。
讓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中,最令人窒息的一面...
爸爸,我真的做不到
這個初一的小女孩,叫塗思睿,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寫小説。
從三年級開始,她就愛上了寫小説,逐年積累下已經寫了56本,有30多萬字!
這個驚人的數目,連作為大學講師的陳銘聽到都感到驚訝。
然而下筆如有神的她,也面臨着很多人讀書時的煩惱——偏科嚴重。
愛寫小説的她,文科成績非常好,但一上數學,便控制不住地想睡覺。
有次,當爸爸發現她書包裏的小説時,衝進了她房間,找到她的“小説窩”,然後一窩端。
全撕了。
是的, 不是沒收, 也不是等考完試再還給女兒, 而是把孩子5年來一筆一劃寫下的30多萬字全撕了。
底下的同學聽了都倒吸一口涼氣,可是女孩仍一臉微笑,看似輕鬆地把這一切表達出來。
只是中途忍不住,停下來嘆了口氣。
女孩説 ,
“爸,你把我的小説都撕毀了,那段時間我像失去了靈魂一樣。”
“你知道,我的座右銘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毀了我的詩書,不等於毀了我這全身上下的氣質”
原本以為知道女兒心情的爸爸,會反思自己所造成的傷害,誰料換來的結果卻是等成績上去再商定寫小説這樣的回答。
“你偏科嚴重,這樣下去考不到好的高中,更考不到好的大學”
一直默默低頭在聽的塗思睿,忍不住為自己反駁。
我不是不想努力,是我真學不進數學,看着其他數學好的同學,感覺我一輩子努力都追不上。
爸爸説:別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你會把這個成績趕上去的。
聽起來像是父親的一句鼓勵,但站在上面的她卻終於繃不住哭了出來。
講到自己小説被毀時,她笑着;講到爸爸把自己所有的書都封起來時,她笑着;講到覺得怎麼都趕不上別人時,她笑着。
但聽到“別人能行,你也行”的時候,她哭了。
我想看到這裏的很多人,你們一定懂小女孩此刻的感受。
爸爸根本不知道“我相信你”這四個字賦予多麼沉重的負擔。
它聽起來更像, 你必須提高數學成績, 必須辦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誰都懂,爸爸想女兒學習數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可以溝通可以換種方式促進她。
同樣身為父親的陳銘老師最後很惋惜的説,
要是我女兒寫了三十萬字的小説,我看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撕掉。
當自己所熱愛的,所創造出的心血,被家人全部否定時,小小年紀的她只能把一切打碎往肚子裏咽。
兩人面對面站着,但距離卻如此遙遠。
原以為自己鼓起勇氣在全校面前揭開傷疤,能和父親好好溝通。
結果她連一句“對不起”都沒等到。
評論下有網友説,
她以後可能是個作家, 也可能是個失去夢想的大人。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他們想象中的樣子,卻忘了他們是一個個體。
或許在父母的期待下,她會習慣應試教育,會拼了命地去學數學,然後考進一所不錯的大學。
但她出類拔萃的才華被磨滅了,她眼裏的光被吹熄,可能從此泯滅在平庸無趣的人生之中。
人和人的天賦不同,或許她的禮物就是寫作。
如果可以,我想走到那女孩的身邊,和她説。
姑娘,別怕, 做你想做的就好。
我為你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綁架
去年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裏,英子這一家的教育方式就引起了爭議。
有人説,英子母女的相處方式,既熟悉,又窒息。
為了陪女兒高考,媽媽宋倩不惜辭掉工作,一心撲在女兒身上。
她禁止女兒吃麻辣燙,逼她空腹吃海蔘、和各種養生的藥膳,
不讓女兒接觸喜歡的天文學,指定要考清華北大,儘管英子多次説過自己想考的是南京大學。
直到最後英子患上了抑鬱症,持續失眠,再也笑不出來,甚至想跳海輕生。
英子媽媽的愛就像棉花糖,緊緊包裹讓人感到窒息,任何的反抗都是沒有聲息的。
不要以為這樣的父母只存在在電視劇中,現實中多少人的父母都是宋倩的縮影。
無論是撕了女兒小説的爸爸,還是英子的媽媽,他們都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當做自己的作品。
嘗試雕刻他,試圖灌輸自己的思想。
這讓居里想起了竇靖童。
作為華人樂壇最受關注的兩位音樂人,竇唯和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從小就被外界寄予了厚望。
但長久以來,大眾給她的標籤都是“叛逆、個性”。輟學、紋身、染髮、性取向模糊......
這放在任何一個父母的眼裏,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孩子。
當初李亞鵬為了讓竇靖童上北京的名校,曾苦等校長3小時,結果她讀到高一就退學了。
後來她去了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 成績依舊很渣。
學校裏的樂理對她來説學起來太難,老師教音樂的思維模式,讓她越學越亂。
漸漸地,她開始討厭上學,14歲開始就和王菲溝通自己不想上學的想法。
她説,學校裏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我知道。我只是放棄了“在學校學習”這種方式,而不是代表不學習了。
王菲也沒有強迫她一定要去上學,而是説“你自己選的,不後悔就好”。
後來竇靖童要入娛樂圈,王菲不是沒擔心過,但她還是給了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支持。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竇靖童,和我們印象中穿名牌坐豪車的富二代多少有點離經叛道。
她在咖啡店打工,經常會被人偶遇騎着單車去工作,很少暴露在聚光燈之下,愛和朋友組隊玩音樂,安安靜靜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
有人問過王菲,你怎麼看待對孩子的教育。
她説,我對孩子的保護欲和擔憂只存在她們嬰幼兒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她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
如今的竇靖童,活得出奇通透,靈氣一點都不輸媽媽王菲。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都説,不耍大牌擺架子,反而羞澀緊張完全就是隔壁小女生的樣子。
別人説華語樂壇都在等你長大,她笑了笑回答,
“我覺得可能永遠等不到了,我不是很想長大,就做自己”
就像王菲在十幾年前寫給女兒的歌裏唱的,
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給他們一片花園,自由生長
《奇葩説》曾有一期辯題叫“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下按鈕嗎?”
其實這不只是個辯題,某種層面來看,很多父母都在給孩子定製着人生。
參加各種培訓班,用功讀書考上好大學,千方百計考進體制單位,安排相親,娶親生子......
在父母看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完美人生。
但問題是,你認為的完美,在孩子心中也是這麼認為的嗎?你想要的人生是孩子想要的嗎?
陳銘那時説了一段話讓居里特別有感觸,
“父母能給予孩子的事情, 就是給他一方花園, 給他養料和空間。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不管你開出是紅的花還是綠的花,不管你開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我都為你開心。”
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他們試圖將自己的生活閲歷、經驗強加給子女,強迫子女接納他們的想法,甚至替子女做決定。
再冠以“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把自己的置於道德的高點。
父母應該是帶着我們找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隨着他人的想法強行捏造一個自己。
也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成為父母,那麼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尊重他們的想法。
讓他在自己的花園,開出一片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