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呈現逐步下行的態勢。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6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大概是5.7%,連續兩個月下降。不過,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同時表示,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如何看待和解決上述羣體的就業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應對疫情衝擊,要幫扶特殊羣體,提高其就業能力,兜住底線,確保民生。需要幫扶的特殊羣體主要包括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低收入羣體、失業人員、退休人員羣體等。其中,前五個羣體是勞動就業羣體,幫扶的主要目的是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後一個羣體是包括退休人員和城鄉困難家庭等在內的特殊羣體,為他們兜住底線渡過難關是應對疫情的主要目標之一。
首先,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是2020年新增就業吸納的主要對象羣體。退役軍人是一個特殊羣體,數量有限,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保障與落實好退役軍人優撫政策的問題不大,但2020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達874萬人,而十幾年前只有500多萬。在新增就業900萬的目標下,需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擴大基層服務項目招聘。例如,根據人社部的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基層服務項目筆試面試將有序啓動,擴大招聘招募規模;再如,“三支一扶”項目(指大學生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將在2019年全國招募2.7萬人基礎上擴大3.2萬人;再如,擴充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隊伍,這樣既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還可補上基層公共服務的一些短板;再如,開發更多城鄉社區服務、基層醫療、科研助理等領域的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此外,加速兑現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基層項目招錄、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就業見習等各項畢業生擴招渠道。其次,農民工是此次疫情中受到衝擊和影響最大的羣體之一。疫情暴發和實施隔離期時,絕大部分農民工已返回家鄉過春節,他們隔離在家鄉已有幾個月離開城鎮的打工地,收入受到影響。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沒有實現復工復產復商,有的甚至已經失業。在過去幾十年裏,農民工總量不斷增加,例如,2008年是2.25億,其中外出農民工是1.40億,2019年農民工總量高達2.91億,外出農民工數量1.74億,在全國就業人員和城鎮就業人員結構中佔比均超過三分之一;這意味着,如不能及時返城復工,不僅會影響農民工的收入,還會導致出現“用工荒”,甚至影響一、二線城市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服務秩序。《政府工作報告》對農民工實現就業做出多種安排,比如,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再如,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再如,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和依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等。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農民工就業趨勢逐漸好轉,例如,截至4月30日,全國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2604萬人,達到了去年的95.4%。再次,低收入羣體作為一個龐大的羣體在此次疫情期間受到巨大考驗。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低收入羣體的正常就業和工資收入立即受到影響。低收入羣體工作的穩定性較差,收入水平低,家庭儲蓄不多,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對疫情期間那些零就業家庭而言,困難就顯得更大。包括零工在內的靈活就業人員數以億計,算上他們的家庭成員,涉及數億人口。在“兩會”記者會上,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時説到全國“有6億人每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這6億人都屬於低收入羣體。6億人佔全國14億人口的43%,但在有些中西部省份佔比更高,例如,在中原人口大省河南省,人均現金可支配收入低於1150元的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49%;河南全部農民4638萬,佔全省總人口的48.3%,其月均現金可支配收入才1205元,最低的只有345元,城鎮居民最低的是月均1016元。所以,對低收入家庭來説,他們的脆弱性是非常明顯的,一遇到風吹草動,例如,生病或升學,就會陷入貧困狀態。為增強低收入羣體的抗風險能力,《政府工作報告》宣佈2020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願緩繳政策,併為他們網開一面,提出“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同時還決定資助以訓穩崗拓崗,加強面向市場的技能培訓,鼓勵以工代訓,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以提高低收入羣體的就業技能。再其次,失業人員數量在疫情期間激增,成為兜底線的一個重要目標羣體。疫情期間,城鎮調查失業率一路攀升,2020年1月至5月的數據分別是5.3%、6.2%、5.9%、6.0%和5.9%,就是説,5月和6月城鎮失業人數均超過2600萬人,在過去十幾年裏創下失業人數新高。但是,自2009年以來,失業保險年末受益人數從未超過230萬人(例如,2019年為228萬人),如果不調整制度規則,此次疫情期間雖然失業人數激增,但受益人數將依然不會超過230萬人,就是説在疫情期間,2600萬失業人員中超過90%的人將無資格領取失業金。5月29日,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發佈了《關於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對擴大失業金髮放資格和範圍做了2個重大完善:一是對原不符合領金條件的失業人員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政策。本來,按《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參保繳費不滿1年、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的失業人員不具有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資格,現調整為,2020年3月至12月這類人員可以申領6個月的“失業補助金”,標準不超過當地失業保險金的80%;二是對原不符合領取生活補助的失業農民工階段性實施“臨時生活補助”政策。本來,《失業保險條例》僅規定連續工作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可領取一次性生活補助,現調整為,2020年5月至12月期間,2019年1月後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可按月發放不超3個月的“臨時生活補助”,標準參照當地城市低保標準。在疫情期間對上述2個重要調整不僅顯示了我們的制度優越性,失業羣體救助範圍可及時得以擴大,還為儘快推進修訂《失業保險條例》打下了基礎。最後,對特殊羣體的退休人員和城鄉困難家庭提高保障待遇水平。《政府工作報告》宣佈2020年繼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全國退休人員2.83億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1.23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有1.60億,他們是一個特殊羣體。先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人員養老金,自2005年以來,2020年是連續第16年調整養老金,也是2016年以來連續第5年同步安排適當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據測算,2018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月均待遇水平為2628元,2019年上調5%之後應為2760元。在過去15年裏,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年均漲幅始終高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再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自2009年建立以來(當時稱為“新農保”,2014年合併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其基礎養老金建立之初為每月55元,2015年和2018年曾上調過兩次,分別上調至70元和88元,增長60%。《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要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並對因災因病因殘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實施救助,為防止因病返貧和保障所有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將增加30元。“兩會”剛閉幕,國家醫保局和財政部就聯合發文予以執行,新增30元后,每人每年將達到550元。疫情大災之中,在財政收入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中央決定雙雙提高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並增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貼,充分顯示出“保民生”的堅定決心,是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新時代治理理念的貫徹和落實。對退休人員和困難家庭實施兜底性的政策傾斜,是幫扶特殊羣體渡過疫情難關的一攬子應對舉措中的重要一環。這是一個超過3億人的龐大羣體,本來,在疫情期間他們的消費傾向將趨於保守,但上述政策在兩會上宣佈可穩定甚至改變這個羣體的消費預期,增加這個羣體對疫情期間收入預期的穩定性,起碼使這個羣體的短期消費在疫情衝擊下不至於進一步萎縮,對保持全社會的需求規模是具有意義的。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銘鄭秉文:政策要幫扶六大特殊就業羣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4 字。
轉載請註明: 鄭秉文:政策要幫扶六大特殊就業羣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