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這樣一幅畫面:辦事再也不用去擁擠的服務大廳排隊,只要把材料遞交至家門口的居委會,工作人員連上系統便可遠程幫辦。數據在後台順暢流轉,曾經被一本本厚台賬困擾的基層社工也從此擺脱手工維護信息的煩惱,基層真正實現了“減負增能”。
自上月起,試點近一年的浦東新區“遠程智慧幫辦”系統迎來了2.0版。全新的功能、進階的服務,讓不少基層人員直呼“管用、好用”。此前,市民政局曾立下目標,上海6077個居村委會今年內統統要上“社區雲”。記者瞭解到,目前浦東新區的“遠程智慧幫辦”系統已實現與“社區雲”的對接。居民們只要打開“社區雲”,便可輕鬆找到相關入口,實現“家門口”辦事。
2.0版嵌入“預約排號系統”,讓系統真管用、好用
工作日上午10點,正是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最忙碌的時刻,大廳的等候位早已坐得滿滿當當。近18萬的常住人口讓浦興路街道事務辦理量常年居高不下。
一邊是龐大的事務辦理需求,另一邊卻是廣闊的地域空間。與中心城區不同,浦東新區許多街鎮轄區面積大,即便有分中心,對許多居民而言依舊距離過遠。自去年起,浦東新區開始試點“遠程智慧幫辦”系統。在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權限不下放的前提下,通過“遠程智慧幫辦”系統的連接,讓居民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辦事。
試點一年來,“遠程智慧幫辦”系統幫助不少腿腳不便的長者、家庭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煩惱。業務量的穩步攀升,更讓系統開發者意識到,這樣的解決方案的的確確“有市場、有需求”。
不過,在試點過程中,也有不少人吐槽系統“不好用、不管用”。原來,在1.0版系統時,居民們在居委會代辦時無法看到自己的等候時間。一位居委書記這樣比喻,“就好像是排隊搶號,呼叫到你就是你了,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上月起,2.0版系統在全區推廣,其中一項重要改變就是嵌入了“預約排號系統”。如果居民發現等待時間過長,也可以選擇直接將材料放在居委會,等到辦理好後再來取。許多居民笑稱,“買個菜的時間就辦好了”。
後台數據順暢流通,真正讓基層“減負增能”
“遠程智慧幫辦”系統的一端連着居委會,另一端則連着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步入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專門闢出的近30平方米空間正是“遠程智慧幫辦”系統服務專區。4台電腦碼放整齊,電腦後的服務人員手速飛快。在她們身後的顯示屏上,可以隨時調取相關信息。
“嘀……”正當服務人員們還在與另一邊的居委會工作人員對話時,浦興路街道荷一居民區社工項建妹刷卡進了專區。她的目標並非服務人員,而是放置在一旁的儲物櫃。這是街道專門向第三方公司定製的專櫃,分別對應着轄區內40個居委會。
“居民們辦理事項的回執、就醫記錄冊等,我們都會放在櫃子裏,居委會工作人員每一兩天過來取一次。”浦興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王建勝告訴記者,定製專櫃不僅可以節省居委會工作人員的排隊時間,更能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將更多精力集中在為居民辦事上。
自從專櫃啓用後,基層工作人員們還告別了一個煩惱——厚厚的台賬。曾經,每次居委會工作人員幫辦時都要填寫“材料交接單”,包括申請人、申請事項、服務方式、材料份數等具體信息。王建勝説,服務量大的時候,一個月換一本台賬都是常事。如今,所有流程信息統統“上系統”,工作人員們終於從繁雜的台賬工作中解脱了出來。
“遠程智慧幫辦”系統正是當下上海以“數據之治”助推城市管理精細化的縮影。藉助更信息化的手段、更便捷的科技工具,政府真正將社區一線的龐雜數據集成、共享、協同,助力基層精準畫像、精細治理、精確服務。
作者:王嘉旖
圖片:王嘉旖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