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苟晶刪帖以維護地方形象,這做法跑偏了
出生在農家的苟晶,近日向山東省教育廳實名舉報,表示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連續兩年被冒名頂替,其中1997年頂替者竟然還是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兒。在實名舉報之後,苟晶陸續接到了地方教育局的電話,對方委婉地表示,希望苟晶能夠刪帖,因為此舉破壞了當地的正面形象。
一個地方在乎自己的形象,這是好事。一般地,有了在乎,就會有愛惜維護自身形象的行動。比如恪守公正,依法依規辦事;比如珍視並及時回應羣眾的意見呼聲;比如有錯即糾,有錯就改,等等。當然,也有以粉飾太平的方式來“維護形象”的。但這不是真的維護形象的行為。將白石灰塗抹在糞土之牆上,用處不大。
地方形象好壞由誰評判?當然是人民。“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閲卷人。”“民意閒談中”、老百姓的口碑裏都有地方形象的評判。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合乎老百姓的期待,社會的公平正義得到了有力的維護,老百姓交口稱讚,地方的正面形象就豎起來了。
地方形象最首要的方面是什麼?當然是“公正法治”。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所謂公正,就是公平正義;所謂法治,就是政府行為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一個公正法治的地方,政府也一定會將民意當成改進工作的鏡子,實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公平、合理、有效、規範管理。
那麼,苟晶的實名舉報信,有沒有損害地方的正面形象呢?我看沒有。實名舉報雖然反映了地方曾存在的有損社會公正的一些問題,但誰都知道,“不以一眚掩大德”。只要對反映的問題處理得當,這個地方的形象不會因為曾經出的問題而受到損害,相反還能更好地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這個地方的形象更加鮮亮。如果有人試圖抹黑或粉飾地方形象,那幾乎是不可能得逞的。因為老百姓心明眼亮,是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壞的。如果當地有關部門硬要認為網上關於冒名頂替事件的帖子損害了當地形象,那就重視起來,以徹查糾錯的方式來重塑當地形象。
面對暴露的問題,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及時主動回應輿論關切,深入調查事件真相,依法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如果地方不在深入調查、嚴肅查處上下功夫,而是在其他方面做文章,則是跑偏了。在輿論高度關注的風口,在事關公平正義的重大問題上,任何試圖粉飾、遮掩、迴避、輕描淡寫、輿論推一下動一步的消極處理方式,不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反映問題的人,都會極大地消解、損害地方的形象。
地方有關部門給舉報者打電話,要求刪帖,以維護地方正面形象,這種做法幾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難道遮住了自己的耳朵,呼喚公平正義的聲音就會消失了?難道有關舉報的帖子刪除後,問題就不存在了,地方的正面形象就得到維護了?即便是刪除了網上的帖子,帖子留在公眾心中的疙瘩刪不掉,人們對舉報人的關注刪不掉,公眾對事件處理的期待刪不掉,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刪不掉。
以刪帖迴避掩蓋矛盾與問題的思維方式,已經與追求公正法治的時代格格不入,應該摒棄了。只有正視問題,深入調查,嚴肅查處,才是地方有關部門唯一正確的選擇。其他一切不是為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為遮掩粉飾問題的做法,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湧現,引發更多的輿論關注,這些才是使地方形象崩塌的愚蠢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