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很多家庭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年輕人更傾向於在大城市買房,有了孩子之後,每個月的開支都不小,除了房貸、車貸之外,還要負擔孩子的奶粉、衣服、尿不濕等。
這就導致媽媽無法留在家裏照顧孩子,產假一過完,就得回到職場。
所以,家裏的老人就成了帶娃的主力軍。
年輕父母在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壓力都小了很多,但一個很現實的新問題又出現了,老人和年輕人畢竟成長環境不同,觀念也有所差異,故而常在帶娃這件事上常出現“矛盾”。
01
婆婆“管太多”,反遭兒媳嫌棄
小李的婆婆就是家裏帶娃的主力軍,小李上班後,孩子就完全交給婆婆照顧了。
一開始,大家相處得很融洽,小李很感激婆婆的幫忙。
可沒多久,小李有點受不了了,婆婆什麼都要管。
有次,一家人帶着孩子出去玩,小李買了倆瓶礦泉水,婆婆就開始唸叨了,“應該從家裏帶點水出來喝,買礦泉水太浪費了。”
後來去商場買衣服,看中了一套很漂亮的,打算給孩子買,婆婆原本也覺得很合適,但一看衣服上的吊牌,立馬改口了,“這衣服不合適,再看看便宜點的吧。”
關於孩子的玩具、衣服、鞋子等等,婆婆總喜歡管着,雖説這是一片好意,但小李有點受不了,畢竟沒人願意一直被管着。
小李的婆婆就是典型的“費力不討好”,即使目的是為了子女們好,但難以被子女接受,反而落下一通埋怨。
02
要想避免費力不討好,堅持做到“三不管”
小李的同事小王,也把婆婆請到家裏來幫忙帶娃,但小王婆婆就過得輕鬆很多,家裏的很多事情她都交給小王倆口子自己決定。
所以啊,幫子女帶娃,管太多真的容易費力不討好,反倒是管少一點,更容易得到子女們的感激,自己也更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1.不管子女的消費方式
兩代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消費方式自然也有很大的差異。
很多老人從小就過着勤儉節約的日子,即使有了錢,也不喜歡花錢。
但年輕人更多的是被寵着長大的,再加之周圍的朋友、同事都喜歡給孩子買好的,吃好的,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過得比別人差。
在孩子的奶粉、尿不濕、衣服等方面,老人最好不要管,讓年輕人自己做主。
閨蜜就經常跟她婆婆吵架,因為婆婆覺得尿不濕買太貴了,每天都要換的東西,沒必要買那麼貴。但閨蜜跟她老公收入很不錯,這點錢對她們來説影響不大。
就因為消費觀念的不同,閨蜜跟婆婆心裏都有疙瘩。
老人管太多,不僅自己累,還不被兒子媳婦接受,全家都不開心,何必呢!
2.不管孩子的教育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本該讓孩子的父母來做主。比如,選擇哪個學校,選擇私立還是公立,需要報哪些課外輔導班等等。
畢竟孩子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比較瞭解現在市場和教育環境,而老人的教育觀念不一定適用。所以,在這方面,老人就撒手別管了,讓年輕人自己來決定。
在孩子需要接送的時候,稍微幫幫忙,這樣大家相處得更融洽,老人也更輕鬆,剩餘地時間就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啦。
3.不管孩子的穿着打扮
以前,生活條件差,很多孩子都是穿別人給的舊衣服,也有的是穿自己哥哥、姐姐小時候的衣服和鞋子。所以,很多老人都有這習慣,常收集一些舊衣服、舊鞋子給孩子穿。
但這些衣服畢竟是別人穿過的,不怎麼衞生,尤其是鞋子,舊鞋子其實磨損很嚴重,孩子穿着對腳部的發育不太好,還容易摔跤。
在穿衣打扮方面,子女買了啥衣服,就給孩子穿啥吧,不用管太多。
03
每一個幫忙帶娃的老人都值得被尊重
每個幫子女帶娃的老人,都是放棄了自己悠閒的晚年生活。
從老人的角度來説,他們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該安享晚年的時候,卻為了自己的子女,選擇了更辛苦的生活,幫子女帶娃。
這是一份沒有工資,沒有假期,甚至沒有休息時間的工作。
年輕人理當尊重老人,在幫忙帶娃期間,不要一遇到矛盾就指責、埋怨老人。
另外,老人最好堅持“三不管”,不僅自己能更輕鬆,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希望幫忙帶孩子的老人都能獲得愉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