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漸退、秋意漸濃,剛過去的這個夏季,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如何?有哪些主要天氣氣候事件?且看國家氣候中心分析!
一、夏季全國天氣氣候特徵
全國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次多。2020年夏季(6月至8月),全國平均降水量373.0毫米,較常年同期(325.2毫米)偏多14.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多(圖1),僅次於1998年(396.7毫米)。甘肅、四川、湖北、安徽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江蘇、陝西、上海為次多,重慶為第三多;廣東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少。與常年同期相比,西北東部、華北中西部、黃淮南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及四川大部、內蒙古中部、黑龍江大部等地降水量偏多2成~1倍,局地偏多1~2倍;華南南部及遼寧西部、新疆南部、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西藏西部等地偏少2~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圖2)。南方梅雨開始早(6月1日開始,偏早7天),結束晚(8月2日結束,偏晚15天),梅雨季持續時間長達62天,與2015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長;梅雨量達759.2毫米,偏多1.2倍,為1961年以來最多。華北雨季7月28日開始,8月25日結束,降水量為182毫米,較常年偏多33.8%。
降水極端性明顯,全國有304站日降水量達到極端事件標準,其中四川蘆山(425.2毫米)、山東沂南(399.4毫米)、廣西陽朔(327.7毫米)等40站突破歷史極值;有138站連續降水日數達到極端事件標準,其中安徽黃山(33天)、福建華安(26天)、湖北通城(26天)等15站連續降水日數突破歷史極值。
圖1 1961-2020年夏季全國平均降水量歷年變化(毫米)
圖2 2020年夏季全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佈圖(%)
長江和黃河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淮河和太湖為次多。從各大流域來看,長江流域(717.4毫米)和黃河流域(352.5毫米)降水量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多38%和39%,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圖3);淮河流域(662.7毫米)和太湖流域(843.6毫米)分別偏多45%和64%,均為歷史同期次多;松花江流域(397.3毫米)和海河流域(365.2毫米)分別偏多15%和10%。遼河流域(355.2毫米)和珠江流域(609.1毫米)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少7%和15%。
圖3 1961-2020年夏季長江流域(上)和黃河流域(下)
平均降水量歷年變化(毫米)
氣温偏高。全國平均氣温21.5℃,較常年同期(20.9℃)偏高0.6℃(圖4)。全國大部地區氣温較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江南南部、華南東部和南部、西南東南部及遼寧北部、甘肅中部、西藏西部等地偏高1~2℃;黑龍江東北部和新疆中部的局部偏低1~2℃(圖5)。福建、廣東平均氣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雲南、湖南、貴州、海南為次高,江西和廣西為第三高。雲南、四川、廣東、海南、福建、山東等地共166站發生極端高温事件,其中福建南靖(40.7℃,7月14日)和平和(40.5℃,7月14日)、廣東大埔(39.9℃,7月14日)等35站日最高氣温突破歷史極值。
圖4 1961-2020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温歷年變化(℃)
圖5 2020年夏季全國平均氣温距平分佈圖(℃)
二、夏季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一)暴雨範圍大,強降水過程多,暴雨洪澇災害嚴重
夏季,全國共有75.9%的縣市出現暴雨天氣,累計出現5267個暴雨站日,較常年同期偏多35.1%,為1961年以來最多;出現了15次強降水天氣過程(6月3次、7月3次、8月9次),其中有5次影響面積廣,發生時段和影響面積分別為:6月2-10日(150.2萬平方公里)、6月12日至25日(344.5萬平方公里)、6月27日至7月12日(400.0萬平方公里)、8月4日至10日(168.9萬平方公里)、8月15日至20日(161.3萬平方公里)。
全國有386個縣市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安徽嶽西(1879.4毫米)和黃山(1829.7毫米)為全國最多和次多;有111個縣市累計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受強降水過程影響,全國有27省(區、市)2800餘縣次遭受暴雨洪澇災害,其中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甘肅等省暴雨洪澇災害較重。
(二)高温日數偏多,南方高温持續時間長
夏季,全國平均高温日數11.5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3天。江南東南部及廣東、廣西西南部和東南部、海南等地高温日數有20~30天,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大部、湖南東南部、廣東中南部、海南東部、新疆東南部等地超過30天,福建、江西 、湖南 、海南 、廣東 、浙江、廣西等省(區)共84站超過50天。高温日數30天以上覆蓋國土面積為165.9萬平方公里,其中高温日數50天以上範圍為29.8萬平方公里。福建(36.5天)、海南(29.4天)、廣東(27.5天)高温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7月11日以來,江南東南部、華南東部等地出現區域性高温天氣過程,持續時間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二長,僅次於2013年6月29日-8月29日高温天氣過程。
(三)生成及登陸颱風個數均偏少,但階段性突出
6月至8月,颱風生成(8個)及登陸我國(4個)個數均比常年同期(11.2個,4.6個)偏少。7月無颱風生成和登陸,為1949年以來首次“空台”的7月;8月生成(7個)及登陸(3個)個數均較常年同期(5.8個,1.9個)偏多,颱風活躍的階段性特徵突出。
登陸颱風具有“生成源地偏西、生命史短、近海加強、影響偏輕”的特點。第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登陸我國,成為2020年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8月,第4號颱風“黑格比”4日在浙江省樂清市沿海登陸,第6號颱風“米克拉”11日在福建省漳浦縣沿海登陸,第7號颱風“海高斯”19日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沿海登陸。第8號颱風“巴威”雖然沒在我國直接登陸,但給山東半島、東北大部帶來了較大的風雨影響。
(四)多地出現階段性乾旱,8月以來旱區乾旱逐步解除
6月上旬,華北西北部、黃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漢大部及新疆北部、內蒙古東北部、陝西西北部、雲南等地氣象乾旱發生發展。
6月中旬,受降水影響,黃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漢大部氣象乾旱解除,雲南氣象乾旱緩和。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華北乾旱緩和,新疆、內蒙古、雲南乾旱持續,華南及福建、遼寧乾旱顯現。
7月中旬,東北中南部、華南南部及新疆、內蒙古、福建等地氣象乾旱逐步發展加重。7月17日全國中等以上氣象乾旱面積191.3萬平方公里,為季內最大,其中重旱以上面積75.8萬平方公里。
進入8月之後,旱區有效降水逐漸增多,大部地區的氣象乾旱逐步得到解除。截止8月31日,僅在甘肅西北部、西藏西北部等局地存在中到重度氣象乾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