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看着你們,滿懷羨慕。中國人積攢了幾千年的勞動結晶,所有的智慧、技能、小吃和擺攤技巧,都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好的新人指南。
上個月還被滿懷羨慕的後浪,轉眼就被催着去擺攤了。
不是港口大爺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以前都是城管追着我罰款,現在城管追着我求我出攤。”
而這一切的發生,不過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3月14日,成都印發《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提出允許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佔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
這一破格舉動,被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點名表揚:
“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規範,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
總理的話音剛落,中央文明辦就明確發文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而在兩會後的第一次考察中,總理再次為地攤經濟發聲: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地攤運動”在全國上演。
截至目前,至少已經有上海、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等27個地市出台政策,明確鼓勵甚至獎勵發展地攤經濟。
▲圖片來源:搜狐數據線
效果也很快顯現。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從大眾創業到大眾擺攤,一個更接地氣、更具煙火氣的全民消費時代開啓了。
2
而這一令人意外的轉變,原因還在於當下特殊的經濟困境。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和經濟進程。而疫情過後,中國經濟能拿出的挽救措施只有投資和消費,出口是不可能指望上了。
但投資效果畢竟是長期顯現,而當下之急是全力刺激經濟復甦,重任只能交給消費。
要知道,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連續6年位居第一,2019年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到57.8%,遠超投資和出口。
疫情封閉兩個多月,所有人都等待着浮出水面長吸一口氣。商家想擺脱哭窮的局面,消費者想衝進火鍋店KTV電影院一頓暴耍,“報復性消費”眾望所歸。
畢竟在2003年的非典之後,大致也產生過這樣的情景。
非典在2003年一季度開始蔓延,並在4月、5月達到高峯,6月份逐步得到控制。在此期間,消費增速出現斷崖式下滑,最低點的5月份只增長了4.3%。而這一數據,在6月份後快速回升,並在下半年重回10%以上的增速。
同樣的情景再次發生,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份,消費增速暴跌20.5%,創下歷史最低值。
但期待中的快速反彈、增速回正並沒有出現,3月、4月的社消同比增速依然為負值。
即使在五一假期,也沒有出現期望中的“報復性旅遊”。5月1-4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數1.04億人次,同比-46.7%,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432.3億元,同比-63.3%。人均支出415.7元,同比-31.1%。
所有人想象中的“報復性消費”,並未到來。
十級浮潛愛好者港口大爺説的通透:“水下憋氣1分鐘,浮上水面可以大口呼吸。水下憋氣10分鐘,你可能就見不到水面了。”
而這背後的原因也着實複雜。
其一,中國的消費增速大趨勢,就在下降。
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換擋,消費增速也從2011年之後開始逐步走低,2019年社消增速更是降到8%,創下20年來的新低。
當整個大趨勢都在下行,短暫停歇之後的反彈,大概率也不會翻出什麼浪花。
其二,隨着國外疫情在3月、4月的持續爆發,此次疫情的影響遠超人們對非典的認知。
疫情期間的裁員、降薪甚至企業破產、倒閉,境外輸入病例的風險,對二次疫情爆發的擔心,都打擊了人們消費的信心。
信心,才是一切可能性的根基。
其三,基於信心不振及避險心理,“報復性存款”“觀望式消費”開始發生。央行數據顯示,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6.47萬億元,相當於平均每天超過700億元存款湧向銀行。
危機過後,人們更傾向於保住財富,而不是瘋狂花錢。
錢包要麼空了,要麼捂着不放,拿什麼來消費?
於是,政府不得不加大刺激消費的力度,數以十億記的消費券、瘋狂讓利的“618”購物節、電商直播的火熱、地攤經濟的啓動,都在最大限度地恢復消費。
3
而在恢復消費的力度和速度上,各個省份和城市的表現,也出現了不小的分化。
比如成都,率先放寬佔道經營管制,對地攤經濟的恢復功不可沒;比如南京,疫情過後市委書記帶頭在餐館堂食,作出表率;比如杭州、青島、鄭州等城市,率先發放數字消費券,帶動經濟恢復。
在消費領域,哪些省份或者城市表現最好呢?
注:貴州、黑龍江、甘肅、寧夏未公佈相關數據
從省份來看,作為經濟霸主的廣東,消費也遙遙領先,是唯一一個超過4萬億的省份。山東和江蘇緊隨其後,二者都超過了3.5萬億,位居第二梯隊。
其後,浙江、河南、湖北、四川四個省份也都超過了2萬億,位居第三梯隊。
而河北、湖南、福建、遼寧、上海、安徽、北京等7個省市,都超過了1萬億,位居第四梯隊。
綜合來看,省份的消費表現與其經濟實力,大致是呈正相關的。實力強的省份,其消費市場厚度、消費實力也都比較強。而實力較弱的新疆、海南、青海、西藏等省份,消費實力也相應的排在了末尾。
從城市表現來看,上海、北京兩座超級城市依舊領跑,也是僅有的兩個消費額超過1萬億的城市。
廣州則以9978億的消費實力,排在第三。以商貿起家的廣州,天然地帶着消費的標籤。2020年,廣州將會成為第三座消費破萬億的城市,實力再進一步。
排在第四的是重慶,消費額超過8000億,畢竟體量接近一個省份。
而排在第五到第十位的分別是成都、武漢、深圳、杭州、南京、蘇州,六個城市都超過了6000億,實力強勁。
令人意外的有兩個城市。
一是成都,其消費實力超過了深圳、蘇州等一眾強市,位居第五。前陣子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把成都排在榜首,更是讓成都惹上不少非議。但從消費實力看,多少還有一定道理。
二是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中表現最差的,僅排在全國第7位。
造成如此局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深圳是移民城市,1300多萬常住人口中,外地户籍人口高達800多萬。而這些人的大部分收入還是轉移回老家,撫養小孩、贍養老人,於是就出現了“深圳賺錢深圳花,留下一半寄回家”的現象。
加上深圳緊鄰香港,列車直達、簽證方便,導致了相當一部分消費外流。
而30強城市的區域分佈,則再次印證了南強北弱的説法。30個城市中,南方城市就多達20個,北方城市僅有10個,前10名中,僅有北京一根獨苗留在其中。
4
地攤經濟火爆,但能成為拯救消費的超級英雄嗎?
答案,恐怕不太樂觀。
消費不振的問題在於需求不振,人們對當下的出行、旅遊、娛樂需求尚未完全恢復,而地攤經濟依舊是在供給端發力,即便能滿足一些人的購物需求,但終究不是最好的辦法。
而在擺地攤急匆匆推出的同時,一系列問題也隨之產生。
6月2日,大連一夜市開放後,附近出現交通堵塞、衞生“一片狼藉”等情況,3日該夜市被停業整改。
衞生、擁堵問題也還是表面,地攤對那些擁有店鋪的商家、對商鋪租金的衝擊,是否該收取管理費的問題,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都還需要等待答案。
而資本的介入,更讓地攤經濟多了一些浮躁的氣息。
一切還需理性看待。
但願,剛剛升騰起的人間煙火氣,不只停留於熱搜之上。
文章來源:米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