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認為有權利知悉孩子的一切。翻看日記、聽孩子打電話的行為實屬正常,也不願意孩子離家半步,想讓孩子時刻留在自己的身邊,限制孩子的一舉一動。
但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對孩子掌控過度。曾經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報道: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突然離家出走,急壞了父母。後來找到孩子,詢問孩子為何離家出走,孩子説,自己沒有一點自由,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像無時無刻有兩雙眼睛盯着自己,都快要喘不過氣了。原來,是孩子父母的掌控過度讓孩子想要逃離。
父母對孩子的掌控並不是愛,家長們應該瞭解"刺蝟效應",過於親密的關係未必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刺蝟效應"原起源於一則西方寓言。這則寓言講述兩隻小刺蝟在冬日裏想要抱在一起取暖,但由於彼此身上都有刺,因此靠得太近都會讓對方受傷。而靠得太遠,又難以取暖。後來經過多番摸索,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最適合的距離,既可以取暖,又不會讓對方受傷。
也就是説,任何關係都應該有一個"度",在親子關係上也同樣如此。家長們過於親密的掌控只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親密有間才是最適宜的。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認為和孩子之間不需要有任何距離,否則,會帶來不少消極影響。
1、 孩子失去自我意識,變得沒有個人主見
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隨着成長慢慢得到發展,他們渴望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而如果此時父母還要強加自己的意願於孩子身上,迫於父母的壓力,孩子就會開始"犧牲"自己的意願來滿足父母的意願。長此以往,孩子會變成一個依附於父母的傀儡,毫無個人主見。長大後在社會中也會變得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2、孩子不良情緒容易被放大,變得極端
如果孩子進入了反叛期,會漸漸變得不願聽從父母的安排,而這個時候孩子的容忍限度若還要到達極限,心中積壓許久的不良情緒則容易一觸即發,容易引起家庭"戰爭",非常不利和諧家庭的形成。而當孩子的不良情緒被觸發後,很有可能會做出極端的行為,例如離家出走等表示對父母的不滿。
3、孩子很少感受到幸福,變得冷酷
家長的掌控過度會讓孩子感到無比的壓力,而在這樣沒有任何秘密,也沒有任何隱私的壓力之下,又談何幸福感?同樣,因為長久缺乏父母的關心,這樣的孩子在面臨他人的關懷時,也會感受到壓力和束縛。孩子長期處於感受不到幸福的環境之下,變得冷漠也是意料之中了。
因此,親子關係沒有保持親疏得當,都對孩子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家長們應當把握好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做到親密有間。
1、 傾聽孩子的想法
有不少家長都認為自己的經驗要比孩子足,總感覺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馬行空,於是便強加自己的意願給孩子,還美名曰"為孩子好",但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傾聽孩子的想法很重要,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想法調整教育方式。
2、 適當放手
作家龍應台曾經説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畢竟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陪伴在父母身邊,因此父母們都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勇於向外闖蕩的勇氣,教會孩子生存技能,讓孩子能夠獨立生活。
3、 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隱私,如果父母連孩子的日記都要去翻看,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隱私,孩子會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心中的秘密無所適從,很容易因為長久積壓在心裏而變得自卑、抑鬱。所以,家長們不要把孩子看透,適當讓孩子擁有一些秘密,並且儘量不要對孩子不想説的事情進行過問。
4、 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
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其實並非易事,家長對待孩子過於親密,就會像是刺蝟一樣,無意讓孩子受傷,又或是成了溺愛。不管怎樣都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的。其實家長們可以從獎懲有度入手,孩子做得好就獎勵,做得不好就懲罰,這樣不容易掌控過度,也難以變成溺愛。
總而言之,家長要了解"刺蝟效應",讓親子關係保持親疏得當,減少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因素。除了適當放手,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之外,溝通很重要。家長們也要傾聽孩子心中所想,不要總是把自己認為好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畢竟大人和小孩的世界是不盡如一的。孩子終究都要學會探索屬於自己的一片天,而如果家長把孩子鎖在"牢籠"裏,即使孩子有成為雄鷹的資質,也不過只有小鳥的條件。希望廣大家長都能懂得親密有間,讓孩子獨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