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是重慶市巴南區小學四到六年級復學復課的第一天。接龍鎮中心小學五年三班的羅靈芝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後,一個小男孩立刻舉手答題:“老師,我知道。線上學習的時候,您就講過,這是古代兩種不同的樂器。”
“飛屹同學回答得很好,看來你的課業一點也沒落下。”羅靈芝點了點頭。
到該校檢查復學復課工作的區紀委監委駐區教委紀檢監察組組長蔡開友看到這一幕,不由地笑了。
對今年11歲的朱飛屹,蔡開友再熟悉不過。小飛屹家住接龍鎮塘邊村,父親在外地當保安,家庭收入低,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户。孩子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疫情期間學校要求線上學習,原本小飛屹家裏只有一台老年機看不了教學視頻,因為收到區教委給貧困學生髮放的“愛心手機”,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事情回到疫情期間。三家企業向區教委捐贈52台“愛心手機”,要求這批手機只能用於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線上學習。但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有1173人,而且隨着脱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大批建檔立卡貧困户成功脱貧,暫未脱貧的,區教委也不確定他們家裏有沒有智能終端設備。如何公平發放,一度讓區教委犯了難。
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向蔡開友坦言:“這批捐贈手機的數量,決定了能夠收到的是少數,收不到的是大多數。如果倉促發放,一旦有人渾水摸魚,結果恐怕適得其反。不僅浪費了捐贈者的好心,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重重顧慮之下,在收到愛心手機的幾天時間裏,他們都不敢“貿然出手”。
但是,拖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一直把愛心手機攥在手裏,解不了缺手機的貧困學生上網課的急難,就是不擔當不作為。”蔡開友説,如何讓沒收到手機的人服氣,不僅是擺在區教委面前的難題,也是對紀檢監察組監督工作的一次考驗。
“再難,也要公平公正地發下去!”經慎重考量,駐區教委紀檢監察組決定提前介入,靠前監督,督促區教委在走訪調研基礎上制定發放計劃。
“第一步就是明確享受條件。”蔡開友介紹,紀檢監察組督促區教委明確享受這批“愛心手機”的學生必須同時滿足“正處於義務教育階段且家裏無任何智能終端設備,或有多個孩子但僅有一台智能終端設備”這2個硬性條件。
接下來,就是制定發放流程和持續跟蹤監督。“有義務教育階段子女的建檔立卡貧困户本人填報、相關學校負責核實、區教委核查確定名單。”蔡開友説。捐贈名單很快定了下來,明確了來自20個學校的52名學生,其中就有朱飛屹。
區教委通過學生所在學校發放完手機後,駐區教委紀檢監察組負責分片走訪接受捐贈的學生家長,確認是否收到“愛心手機”,並延伸瞭解該家庭是否還有其他困難。
蔡開友到朱飛屹家瞭解“愛心手機”發放落實情況時,看見他端坐在一張小桌子前,正拿着手機與老師視頻連線,網絡穩定,視頻清晰。小飛屹説:“新手機很好用,一節課聽下來,重要的知識點我都記住了。”瞭解到所有“愛心手機”發放到位,網絡信號穩定,使用過程中沒有出現故障,也沒有出現故意剋扣、將手機挪作他用等問題,蔡開友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