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兩江評:“三耕”添動力 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

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民以食為天,有糧安天下,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中國糧。疫情來襲,多國限制農產品出口,對各國糧食安全產生了衝擊。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從嶺南到塞北,春季糧食生產熱潮湧流,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有能力應對風險挑戰,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疫中“穩”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底氣。穩面積成為糧食生產約束性指標。一直以來,我國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糧食產量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以來,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及早謀劃和部署,有序開展春耕備耕,全國糧食種植意向面積穩中略增。相關資料顯示,今年我國將確保穀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目前,全國春播進度快於往年,糧食種植意向面積9億畝左右,比去年有所增長。顯然,春耕生產順利推進,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有基礎,中國有底氣確保糧食供給和糧食安全。

科技“智”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能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讓“飯碗”端得更牢,全國多地不僅靠擴大種植規模、搶前抓早,更用先進科技、大機械、大數據等為現代農業插上翅膀。從人力、牲畜到“小四輪”,再到大機械、無人機,見證了現代農業“器”質變化。相關資料顯示,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跨上70%台階。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率均超80%。放眼忙碌的春耕春播場景,高標準農田來了,測土配方施肥來了,耕種收一體化來了,農業雲計算來了……農田發生的深刻變革,讓我們看到的是科技的力量。

政策“助”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先後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支持糧食生產政策措施。今年春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發放稻穀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繼續實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並提高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等,與之同時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予以響應,這些政策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保護和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讓種糧主體吃上定心丸,為助力糧食豐收提供了堅實支撐。

糧食豐,三農穩,天下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對穩定經濟社會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表明,我國種植業增加值逆勢增長3.5%,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展望未來,我國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能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贏得主動。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户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0 字。

轉載請註明: 華龍兩江評:“三耕”添動力 牢牢端穩“中國飯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