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企業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李宏 張國聖
9月1日清晨,39歲的重慶萬州新田鎮銅馬村村民張德軍搭乘順風車,10分鐘就來到萬州環線高速公路建設工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今年2月下旬,萬州環線項目成為重慶全市率先實現復工的重點工程項目,1300多名和張德軍一起上班的工人有了穩定的收入。
幫駐地建卡貧困户就近就業增收、為建檔困難職工家庭提供過渡性崗位、給駐地建卡貧困户子女送“金秋助學”服務……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萬州公司在萬州環線高速項目新田至高峯段的施工一線,勇擔央企社會責任,助力脱貧攻堅,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用暖招實招解除困難職工、駐地羣眾的後顧之憂。
就近就業,有着踏實的幸福
從今年3月26日開始,為工地上片石混凝土擋牆勾縫,對錶面細小的氣泡進行修飾處理,是張德軍一天中主要的施工內容。如今,張德軍對在家門口的這份工作十分滿足。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讓這位曾經的建卡貧困户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因病致貧是張德軍家庭成為貧困户的主要原因。他父親因病去世,張德軍和妻子雙雙患有結核病,只能在家休養買藥吃。在國家醫療政策的幫助下,夫妻倆身體有所好轉,政府又落實了易地搬遷、發放補貼的政策,讓張德軍一家在2017年脱了貧。
今年疫情形勢好轉後,張德軍得知離家不遠的萬州環線高速公路項目正在為困難家庭提供崗位,就主動聯繫。順利通過面試後,他成為一名工人。早晨6點上工地,晚上7點下班回家,規律地上下班,張德軍可以兼顧家庭和就業。
“只要他願意幹、好好幹,可以一直幹到建成通車的那一天!”項目部經理李志雙對張德軍的情況比較瞭解,給予了特別的關懷。
父子同崗,有着濃濃的關愛
來自河南南陽的55歲的隧道施工班組長範付春,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忙完一天的生產,還可以在產業園裏看到自己最小的孫子。而在今年年初,範付春為小兒子找不到工作整日發愁。
上有老、下有小曾讓範付春不堪重負。萬州環線項目書記史向羣瞭解範付春一家的情況後,主動為範付春一家走出困境想辦法。在一次項目支部會議上,史向羣根據重慶市總工會下發的《關於為建檔困難職工家庭提供或購買過渡性工作崗位的通知》要求,研究落實如何為範付春等困難職工家庭解難題、辦實事。
“老範,你和你小兒子做做工作,讓他也到環線項目來上班。”史向羣的一番話讓範付春感動不已。小兒子終於來到工地上跟班當學徒,很快就適應了項目上的環境,工作也很積極主動。
“現在條件好多了。我們以前住的是工棚,一到夏天全身就被蚊子咬。”回憶起當年的歲月,範付春苦笑。如今在他的內心深處,最感激的是項目組設身處地為他這個困難家庭着想,讓一家人走出了困境,逐步過上了好日子。
金秋學業,有着深深的期盼
“我明年畢業後就準備回到家鄉去工作!”如今就讀於江西九江學院的張娟,是萬州區甘嶺鎮二屯村一家建卡貧困户的子女。在今年開學前,她又收到了中交一公局萬州環線項目組提供的“金秋助學寒門學子”愛心善款。
在為困難家庭提供工作崗位的同時,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萬州公司還為困難家庭子女提供教育幫扶。“在孩子們最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施以援手,中交建設者為孩子們插上了一雙夢想的翅膀。”甘寧鎮河口中學老師張玲對企業的善舉充滿感激。
2018年7月,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萬州公司瞭解到甘嶺鎮二屯村相關建卡貧困户的家庭情況,決定積極開展“金秋助學”圓夢行動。兩年多來,經過當地村、鎮黨組織的推薦和審定,項目組的實地家訪和調查瞭解,最終確定資助兩名大學生和一名高中生,對大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0000元、對高中生每年資助6000元,直到他們分別就讀的大學、高中學業結束。
“希望你們堅定信心、懷揣夢想、刻苦學習、奮發向上,將來以優異成績走上工作崗位,建設祖國,回報社會。”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萬州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胡風明的深情寄語,已經記在了張娟和幾個同學的心中。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2日 0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