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福利:關注回覆“育兒”,免費獲得968G《超級育兒資料包》



有人説:

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媽媽是「孫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是「八戒」,雖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經路上,心裏卻想着「高老莊」。

平時陪伴教育孩子、檢查作業、開家長會等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時才不得不出現。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這個調侃似的調查,樂了較多還未升級父母的年輕人,卻也得到了很多媽媽的贊同。

所以有人説:“爸爸”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了有什麼事都去找——媽

餓了,會去找媽問:今兒吃啥?

冷了,會去找媽問:我秋褲放哪兒了?

委屈了,會去和媽説

開心了,去和媽分享

見到爸爸也總是那一句:“爸,我媽呢?”

爸爸,在子女成長中逐漸“隱形”。

就如同畫家劉墉説:

“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裏,沒有手。為什麼?因為在孩子記憶裏,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去年底,中國青年報做過一個調查:

94%的受訪者坦言,身邊就有“隱形爸爸”。

據《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數據顯示:

在55.8%的家庭中,媽媽才是陪伴孩子的主力。爸爸陪伴較多或爸爸媽媽陪伴一樣多的家庭僅佔12.6%和16.5%。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圖片來源:《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

父親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週末為7.7小時,遠低於母親的4.6小時與10.9小時。

可以説,爸爸在帶娃路上中的“隱形”,也是中國式育兒的通病了!

有的爸爸平時工作忙,忙到去參加孩子班會時,還不知道自家孩子在幾年級幾班。

有的爸爸能扛事兒,可以有體力熬夜到凌晨3點改bug,但卻沒有耐性堅持抱30分鐘的娃。

有的爸爸是父愛如山,任你百般叫喊,依舊杵在那裏,跟山一樣“巋然不動”。

還有的爸爸其實自己也沒長大,一直就是孩子的媽媽在教他如何成為爸爸。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曾有一部名為《取款機爸爸》的公益廣告中,懂事的小女孩雖然知道:

[爸爸常常給我們寄錢,他是天底下最辛苦的爸爸……]

可是,小女孩的內心,總會幻想着自己的爸爸也能天天陪伴自己,陪自己盪鞦韆、騎車、畫畫、給自己講睡前故事……

公益片的最後,是如下幾個字: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陪我。

對於孩子來説,他們從來都不喜歡“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孩子想要的,無非是爸爸能參與到他們的成長中。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裏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蔡笑晚,大學沒有畢業,卻被譽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他親自教育6個孩子,均成為名校博士!

眾多媒體採訪他:你的育兒秘訣是什麼?

他説: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華人首富李嘉誠無論工作多忙,每週至少一天和家人一起吃飯。

週末的時候,還會帶着孩子們一起出海游泳,游完泳後,李嘉誠還會給他們上一堂嚴肅的國學大課。

他曾公開説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曾公開表示:父親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工作”!

教育家梅格?米克曾在書中總結了父親對孩子的影響:

“與父親一起生活的孩子智商更高,學習成績更好,更有可能完成學業。


好的父親會讓孩子更有競爭力,更向往成就,更能成功。


與父親關係密切的孩子更自信,更善於解決問題,更少焦慮或孤僻。


有父親深度參與成長的孩子,更有想象力。”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説: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爸爸要學會放手,但別輕易缺席。

放手,是為了給他力量,讓他在未來的路上能獨立前行;

不缺席,是因為你就是他的父親,今天你在爸爸的位置上偷懶,明天你就會成為可有可無的陌生人。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真正的父教,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成為好父親,可以從下面三件事做起:

一、爸爸愛媽媽

““父母的親密關係是產生孩子的情緒按鈕,影響着孩子的人際關係模式,影響着孩子對自己、他人、世界的認識”

一個男人,首先是一個丈夫,其次才是一個父親。

從內心感謝妻子對家庭的努力付出,把最好的脾氣留給家人,減去不必要的社交,多抽點時間陪陪家人。

回到家裏,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融洽家裏的氣氛。

一家和諧、有愛的家,就是孩子內心最大的底氣!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二、用心陪伴親子時光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在孩子眼裏父親是力量的象徵,是安全的化身。

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如果父親能夠經常與孩子一起,讓孩子從父親的關愛中體會安全,從行動中感受力量,則有利於孩子堅定、自信、果敢性格的養成。

放下手機,多陪孩子閲讀或遊戲、户外運動;利用寶貴的共處時間,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談談心,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三、學會愛的表達

正如猶太人那有一句話:父親之所以被稱為父親,並不是因為生了孩子,而是因為教育了孩子。

爸爸也不是生來就是爸爸,他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在多數人眼裏,父親就是那個不善言辭,總是把嚴肅掛在臉上的人。

明明是世上最親的關係卻總保持着難解的陌生感。

所以即使不善言辭,但也一定不要吝嗇説愛 !別讓彼此之間的愛隱藏。

父親節快到了,讓我們一起勇敢説愛!

説出對父親的愛,也説出對孩子的愛!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7 字。

轉載請註明: “爸,我媽呢”孩子回家第一句話,藏着多少“隱形爸爸”的悲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