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緩刑”字節跳動,是值得慶祝,還是值得警惕?

特朗普“緩刑”字節跳動,是值得慶祝,還是值得警惕?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美國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CNBC)消息,當地時間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字節跳動公司在90天之內出售或剝離該公司在美國的TikTok業務。

與特朗普一週前簽署的第一次行政令相比,新行政令的最大差別,在於時間限制從45天放緩到了90天。

對此,CNBC表示,新的行政令對TikTok來説是一個好消息,為字節跳動敲定可能達成的交易贏得了時間。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我不太樂觀。

首先,特朗普對於TikTok的態度和定性,並沒有任何改變,他在行政令中再一次表示,“可靠的證據使我相信,字節跳動……可能會採取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行動。”

更重要的是,如果縱觀特朗普近兩年的所言所行,我們會發現,表面上的時間放緩,只是他謀求最大利益的“欲擒故縱”,是極具特朗普特色的故伎重施。

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從2017年到2018年,在狙擊中興通訊過程中,在特朗普的主導下,美方對中興就一度採用“圍而不殺”的策略:

一方面,抓住中興無論意圖性質、還是實質影響,都極其微小的簡單合規失誤,將問題無限擴大化,以一國之力對中興強行展開封殺,製造了足以在三個月內徹底摧毀這家超級公司的嚴峻威脅;

另一方面,不斷通過“限制令延期實施”的方式,來吊住中興的生機,給予中方希望,從而在談判場上圍點打援,步步進逼。

然而,由於中興受到歷史遺留問題限制,當時特朗普言行也還相對收斂,中美貿易摩擦尚未擴大化,從上至下的態度都相對忍讓,最終此事以中興付出天價賠償和解,為特朗普創造了豐厚了政治資本。

當時,我就在文章中有過預判,最關鍵的三點主旨是:

1中興事件的本質並不是中興犯錯,或者説不僅是中興犯錯,而是特朗普蓄意打擊。

2、中興事件也絕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特朗普會變本加厲,運用類似手段打擊更多中國公司。

3、特朗普不會輕易對華為動手,但如果對華為動手,就意味着在經濟層面上的“全面開戰”。

當時,很多朋友認為我過於陰謀論,過於悲觀,然而,這些預判最終都逐一被證實,或成為現實。

如今,以華為事件為標誌,美國對中國的技術與經濟關係全面轉向。

而特朗普進一步向TikTok和微信動手,則是在這種新形勢下的必然走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只要特氏還執政,甚至只要美方對華總體戰略態度還沒有變化,那麼我們就絕不能心存僥倖,而是要對未來的形勢做好最悲觀的預期與預案。

在最近的一些類似事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反覆。

比如,特朗普一邊強行處置TikTok美國業務,一邊又主動給予“緩刑”。

比如,在特朗普要求禁止美國人進行“任何與微信有關的交易”之後,外媒稱蘋果、迪士尼等十多家美國大型跨國公司都與白宮官員進行電話會議,對這一行政命令可能波及的廣泛範圍和產生影響表示擔憂。

比如,在微軟“斷供”中國傳言之後,有人通過“考據”得出結論,相關條款並不是最近更新,所以只是外界“誤讀”,而且從商業層面來看,微軟很難放棄中國市場,而且即使斷供,對普通人也影響有限。

諸如此類種種,都一方面讓我們感覺威脅日益緊迫,另一方面又會覺得,只要盡力溝通,就能消彌誤會,斡旋事態。

但事實是,當下這個微妙的時間節點,很多正常的商業邏輯,都可能隨時被人直接掀桌子。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企業個體的力量,難以阻擋大形勢的洪流裹挾。

我們會看到:

即使中興與美國和解,在特朗普2019年和2020新簽署的行政令中,依然在中興沒有任何犯錯,而且全面接受美國合規檢查的前提下,將中興列入禁止美國企業禁使用的,“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的企業”製造的電信設備名單之中。

而就在前幾天,餘承東也已經公開表示,由於受美國禁令影響,台積電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的麒麟高端芯片可能停止生產。

所以,在近期已經愈演愈烈,而且可能會進一步發酵的各種事件中,當有特朗普“緩刑”、當地企業遊説等“積極轉變”出現的時候,我們絕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輕心,更絕不能為了一時的緩和,而去輕易付出額外代價。

我個人的建議,就是4句話:

1、談判前先想清楚別人的真實目的,是希望在合作中獲得更多主動權,還是隻想在幹掉你之前,榨取最後一點額外利益。

2、抱有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設定底線,能談則談。

3、隨時做好斷士斷腕的準備,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變被動為主動。

4、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避免被一步步孤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1 字。

轉載請註明: 特朗普“緩刑”字節跳動,是值得慶祝,還是值得警惕? - 楠木軒